这条古训一直沉重的压在远东众人的心头,历史也是无数次证明了这句话。即便远东也不敢拿着民族的未来去赌。只能对外籍移民进行慎重的考察,寄望于在几代人之后,通过时间来证明,这些异族移民是否真正的忠诚。
所以未来远东的民族政策,还是汉族优先,在远东还能控制局面的情况下,永远也不会搞团结各族人民的那一套,坚决彻底的执行严格的汉化政策。
对第一代外籍移民,必须要鲜明的表现出,他们低于汉人移民一个等级的民族政策,并且将这个政策进一步制度化。无论是在各种福利和政治权利,以及远东各种关键岗位的人才选拔、升迁,各种技术性职业教育、中高等教育的人员培养,要始终遵循汉族移民优先的政策。
对于第二代外籍移民,可以直接更改民族成分,但也要有具备一定的条件,那就是必须是在远东出生,并完整接受过的远东教育的第二代移民。
另外,这个民族政策,也有几个补充的条款,符合以下标准的外籍移民,可以更改民族成分。这个补充条款也被远东员工们戏称叫“抬旗条款”。
包括在远东军委会下属部队服役超过五年,职务在营以上的军官,或是被授予二等功以上,或是有重大突出贡献的外籍官兵。在远东各部门工作超过五年以上,并有过突出表现或是重大贡献的外籍移民员工。嫁给远东汉人移民超过五年,并生育了下一代的女性外籍移民。
再就是获得远东公司董事局的三名董事以上的举荐,并为其进行担保的外籍移民,也可以达到这个标准。当然,符合以上条件的外籍移民,有权利选择是否更改自己的民族成分。
第630章 蒙古牧民的思想教育
现在远东公司的移民共划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被公司各部门雇佣的人,包括参军的军委会各部队指战员,都统称移民员工,如果是外籍移民,就要叫外籍移民员工。别看只是多了两个字,但是各种的待遇,和远东的汉族移民工相比要差很多。
然后是在远东参加过冬训,并享受了公司包产到户政策的人,统称移民农户,外籍移民没有资格享受这个土地政策。没有参加过冬训的大明移民,统称新归附移民。而外东北土著和归附的蒙古牧民,统称外籍土著。所有未被远东各部门正式雇佣的外籍移民,统称外籍劳工。
公司这几年陆续从大明运送过来的移民,都加在一起也有百余万了,再加上辽东原有的几十万辽民,以及外籍劳工、移民土著,远东控制的人口总算是超过了三百万大关。
当然,这其中蒙古牧民和外东北土著,就接近百万,再加上近三十万外籍劳工,远东汉人移民人数,也就是一百多万,汉族移民的比例,还远没有达到远东公司预期的目标。
但是这个真的不是着急的事情,远东公司虽然倾注了全部的资源,但是目前来看,每年运送五十万大明移民已经是极限了。
随着海参崴造船厂一艘艘大型机帆运输船的陆续下水,远东的海上运力也会逐步增加。这几年远东每年都是疯了似的四处购买粮食等物资,未来远东接手大明移民的能力也会慢慢的增强。
今年冬天注定是一个极其忙碌的冬天,近百万移民冬训,其中的工作量可想而知,每天所需的物资更是可以用天文数字来形容。远东公司所有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三十几万大明移民还好,毕竟公司投入的力量比较大。但是几十万蒙古牧民的情况,就显得混乱多了。主要还原因还是公司对他们投入的力量不够,毕竟这些蒙古牧民,以后会离开辽东,分散到广阔的北方草原上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