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坤点了点头道:“机枪计划早就提上了日程,还是枪管材料的问题。我们倒是从现代社会带来了大量的762毫米的无缝钢管,但依然无法满足现代机枪的需求,按照现代机枪的标准,无法保证长时间持续射击。如果像二战时那样,打个二三百发就换一根枪管,还不如用ak47呢。所以他们干脆研制了水冷式重机枪,这才算是解决了射击的持续性问题,但是枪管寿命最多也就几千发。”
乔海鹏皱了下眉头道:“水冷?我们这可是外东北,这么冷的天气水冷能行吗?而且水冷重机枪的重量可不轻。”
李少坤苦笑道:“天冷的问题倒是好解决,二战的时候,是加一些甘油、酒精或是润滑油什么的,我们则是在平时加一些防冻的化学液体,一旦战斗开始就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了。水冷机枪沉重的问题,实在是没办法解决,军工厂技术部设计了一种双轮拖车,长途行军的时候,一个人就可以拖拽。另外还设计了一种战马携行装具系统,一个机枪组配备两批战马,携带机枪、弹药以及必要的冷却水。”
李明点了点头道:“部队营一级战斗单位,机炮连配备三挺水冷重机枪,三门60毫米迫击炮,火力已经比一战时期各国的营级火力要强大了。至于水冷机枪沉重的问题,我觉得无所谓。一战二战的时候,水冷重机枪之所以饱受诟病,是因为重机枪火力点会遭到对方火力的重点打击,水冷重机枪因为沉重机动力差,不方便转移阵地,经常来不及转移被对方火力覆盖。而我们所面对的敌人并没有这种能力。”
高建国满脸凝重的道:“部队目前的装备,在这个时代,已经足以面对任何威胁。我们不能总抱着现代武器包打天下。还是要发展我们自己的工业,我们不缺设备,更不缺技术,缺的只是时间。我们军委会以后的任务就是要为公司保驾护航,为公司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第215章 库页岛和东方港
军委会的扩军计划和装备计划探讨完,大家又开始讨论民委会下一步的工作规划。
王和苦笑着道:“公司自从来到另一时空,一切都很顺利,可是随着大量移民的到来,我们之前做出的规划也被全盘打乱。原本我们计划三年内完成基础工业的框架建设,用现代物资满足公司这几年的需求。
现在看来很多计划都要提前实施了,原以为我们的燃油足可以满足我们几年的需求。可是粮食危机给我们的教训很深刻啊,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再不能犯这样的错误了。
除了这些外因的影响,也有我们自身的问题。比如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很多项目单纯的追求高大上,结果很多项目空有设备和必要的技术人员,忽视了这个时代人员的素质,导致缺乏大量的产业工人而无法运转。
好在我们及时的转变了思路,集中所有的资源先期支持了军工厂、机械厂、铸造厂和火电厂的开发,化工、钢铁等技术含量高的企业之前估计不足,有些盲目乐观了。现在这些企业的设备已经大部封存,准备先以‘地方五小’的方式来搞。
不管怎么样,也要先把工业基础的框架搭起来。虽然我们从现代社会带来的钢铁、化工物资还有很多,但是我们现在必须要尽早准备,一步步的慢慢发展,而且培养足够的产业工人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胡伟也点了点头道:“虽然移民暴增为公司带来了一些麻烦,但是对公司的北进计划,却有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公司制定的海参崴和阿尔乔姆连成一片的设想,至少能提前一年完成。这个计划对公司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公司现在移民众多,劳动力的瓶颈已经不复存在,我建议提前进驻英雄港和库页岛,先期在那里建立登陆点,进行基础建设,为开发英雄港铁矿区和库页岛石化基地做好准备。”
乔海鹏笑着道:“从东江移民和暹罗购粮这两次行动中可以看出,五艘万吨巨轮在这个时代的作用,被我们大大的低估了。我们暂时无法建立完整的石化工业,但可以先期在库页岛建立一个简单的土法炼油基地。虽然无法形成规模,产量也无法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但我们万吨巨轮每年至少出航一次的燃料需求,还是能够做到的。至少我们要有这样的准备,保证有一艘万吨巨轮,随时做好出航的准备,它们的运力实在是太给力了。”
旁边的韩尚林笑道:“我老家那里,几个农民凑点儿钱,就能合伙弄一个非法炼油作坊,设备非常简陋,就是几个用泥土包着的锅炉,锅炉上面有一根铁管通向铁皮焊着的冷却箱,锅炉内的原油加热后,形成油气,经过冷却变成汽油、柴油。就这样的小作坊,一天的产量就有四五吨。更大点儿的土法炼油点,能有十几台简陋的锅炉,一个锅炉半个月就能炼出四五十吨柴油。当然,这些非法小作坊炼出来的燃油杂质高,而且含有使人致癌的硫化物,燃油质量很差,对发动机损害很大,还曾发生过爆炸事故。”
大家一听都来了兴趣。来之前大家计划的很好,带来了成套的化工设备,虽然和现代社会相比已经非常落后,但是到了这里才知道,还是有些好高骛远了。至少三两年内是别想让这套设备运转起来。还是踏踏实实的培养产业工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