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李明你能第一个来我们这里就对了。我们领你去四处看看。勘探队刚发现这里的时候,我就赶来了。我一眼就看出了这个地方不错,结果我们在周边打了一些井,进一步确定了煤矿面积和煤层厚度,结果非常喜人。这里的煤层有三层,上边两层厚约三米,下边一层厚约八米,密度13g3,就是每立方能出一点13吨,煤的种类是烟煤,煤区面积大约十五平方公里。虽然有相当一部分煤层在那片丘陵地带,不利于开采,但平原部分的煤层表面的覆土层却很浅,真是个好矿啊。”
李明听了也很振奋,但还是有些担忧的道:“他的年产量能满足明年我们火电厂一期需求吗?”
倪和平笑道:“我们计算过,火电厂一期55w火力电机组,按每天最高消耗720吨的话,就算是铁路没修好,光是几台卡玛斯自卸车都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但这都是最坏的打算,开发区实际用电量是不停变化的,一天不可能都满负荷运转,实际耗煤要少些。我还和铁路处的人聊过,明年电厂竣工之前,他们保证铁路能够铺设完毕。”
李明一听也松了一口气,起码海参崴所需的煤炭资源,在今后几年是不用担心了。倪和平还领着李明在露天煤矿周围走了一圈。
周围环境还算可以,并不是太复杂。除了北面是起伏的丘陵,四周的树林并不茂密。李明对这里也挺满意的,他现在考虑的更多的是安全问题,正好有那片丘陵地带作为屏障,以后弄一些围栏把这个露天煤矿围起来,在周围建立几个哨塔,形成一个简易的要塞。
走到了旁边的一个丛林边缘,陆军部在这里设置的一个哨位。负责人唐宗军走出了哨所,把李明迎了进去,李明和他寒暄了几句,就问了防御情况。
“公司对这里很重视,陆军部派了一个步兵排,一个机枪排,在周围设置了六个机枪阵地。而且我们还把周围用围栏圈了起来,还弄了一些防步兵地雷布置在周围。而且这周围也没什么树林,所以现在这里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入冬前我们就会离开,这里将配属内卫部队的一个连,设置几个机枪阵地以及两辆btr装甲输送车,再加上两个连的民兵,鞑子来个几千人也未必能啃得下来。就算是人多也不怕,我们可以轻松召唤海参崴方向的支援,宋涛他们的特战队,骑着越野摩托赶到这里,用不了多长时间。”
第111章 林场
听了唐宗军的话,李明比较满意,看来这个露天煤矿是不用他操心了。现在就等着明年铁路修通,火力发电厂竣工。到了那时候,海参崴的基础工业就能迈出重要的一大步。
突然,李明心里想到一件事情。他连忙向唐宗军问道:“林场那里的防卫工作做得怎么样?”
唐宗军摇了摇头,苦笑道:“我和那边通过几次话,守在那里的强权胜和我抱怨几次了。那里的情况不太好,主要是林场四周的林子太密了,安全防卫工作不好做啊。”
听了唐志军的话,李明的眉头皱了起来,下一站要去林场转一转。现在海参崴的周边还不是那么安全,距离入冬还有四个月不到的时间,这时候可不能出岔子,下一站就去林场。
李明在煤场呆了两天,跟着大家摸爬滚打,弄的跟个泥猴似的,但对于他来讲收获不小,对露天煤矿的情况也了解的差不多了,他的考察也随之结束。
李明跟着运煤的卡玛斯自卸车回到海参崴,回到宿舍旁边的公共浴室洗了个澡,在露天煤矿的两天,弄的身上都是煤渣的粉尘。洗完了澡李明就去了民委会,到了王和的办公室,把露天煤矿的情况和他说了一下。
王和这些日子也是忙的分不开身,所以露天煤矿他还一直没去。听了李明的介绍,王和也兴奋了起来。他笑着道:“终于解决了一件大事。如果明年火电厂并网发电,那我们公司就解决了最基本的工业用电,公司的各个工业项目也会随之迈出一大步。”
他们来道海参崴已经几个月了,总算是解决了最基本的能源问题。有了这个露天煤矿,几年内就不愁能源了,毕竟现在主要的能源就是煤炭,而且今后几年,在石化大规模形成产能之前,煤炭资源绝对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