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万亩耕地种植了5000亩土豆,10000亩玉米和4000多亩地瓜。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各种疏菜。以后还会种植大量的东北大白菜和青红萝卜。估计今冬的能储存土豆4000吨、玉米4000吨、地瓜8000吨。再加上秋末的大量东北白菜、青红萝卜,今冬就能基本满足60000多名辽民和日本劳工的粮食需求。
李明为他们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农业组的情况,然后伸手向南面一指,笑着道:“农业组的人还在海参崴南部的俄罗斯岛开辟了一个家禽家畜养殖基地。公司进了一大批品种优良的家禽家畜。这个养殖基地今年计划建立一个蛋鸡养殖场、一个种鸡孵化中心,一个养猪场、一个乳牛场,一个肉鸡养殖场。对了,在那里还建了一座菌类栽培基地,现在也在紧张的施工之中。农业组的规划很大,在入冬前还要弄一些蔬菜大棚,争取在冬季保证基地新鲜蔬菜的供应,明年春天他们将继续扩大耕地规模。如果我们以后要是向北发展,他们还要在兴凯湖南部建立大型农场,开发兴凯湖周边的农业资源。”
高建国和宋涛听了李明的介绍都很振奋,高建国笑着道:“公司临海总部那里现在准备的怎么样了?”
“临海那边现在只剩下王和、石明峰两名常务董事,他们领着公司各个部门的技术人员,还有采购部、物流中心、海运组的部分人员留守善后,其余常务董事和公司其他人员已经全部赶到海参崴。临海公司总部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面对国内的采购工作基本结束,而且物资大部分都已经运抵海参崴,需要通过货轮运输的物资也已经全部装船。我明天就要赶回临海公司总部,几天后就要带着船队通过虫洞到达海参崴基地。”
高建国笑着道:“很长时间没有见到王和了,我都有些想他了。虫洞现在情况怎么样?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吧。”
李明摇了摇头,凝重的道:“现在看,暂时还没什么问题,但是接下来就不知道了,几艘万吨级的货轮,还有几千节的车皮,我的压力很大啊。”
宋涛急道:“靠……你什么意思?别运着运着虫洞再一下子消失了。不行,我得跟着你,要不到时候,我们哥俩一个在明朝,一个在现代社会,那我不得想死你啊。”
高建国笑骂道:“你特么乌鸦嘴,尽说这不吉利的话。你小子的心思我还不知道,你就是想和李明回临海。得了,你跟着去吧,你小子最近表现不错,跟着回去看看吧,省得我天天看着你烦。”
宋涛听了顿时就来了精神,大声道:“老高,你就是我亲人啊。”李明看了他们一眼,也笑道:“行,宋涛跟我回去吧,以后怕是也没机会了。再回去恐怕就要带着兵回去了。”
听了李明的话,大家都沉默了。虫洞消失以后,他们就会彻底的和现代社会失去联系。虽然他们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但此时还是有些微微的失落。
第61章 重回临海
来到海参崴的几万辽民基本都适应了这里的新生活,他们表现的很安分,对于分配到的工作,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这些辽民都历经过很多磨难,现在终于有了个安身立命的地方,非常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公司提供了住所,虽然简陋但是也能遮风挡雨,而且一天三顿饱饭,还发了那么多的生活用品,上哪里找这样的好日子。
李明和先遣队以及基地各部门经过研究,在高建国提供的花名册的基础上,又重新归纳整理了一套完善的户籍制度。每个辽民都有完整的身份档案,档案里记录了此人的所有信息。
每个辽民都配发身份认证标牌,上面有照片,标牌里有一个芯片,记录着这个辽民的各种身份信息。就连上食堂打饭,都要出示标牌,通过划卡才能领到自己的食物。
李明他们还把辽民重新整编,每千人为一大队,大队长由公司员工担任。下面以百人为单位,组成一个个生产队,让大家选举一名生产队长,两名小队长,暂时接受军事化管理。冬季的时候,公司还准备对他们进行基本的军事训练,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每个生产队自动转化为民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