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别的,褒斜道就是他与程郑婴自掏腰包修起来的。
去年开始,褒斜道开始运营,从汉中一直到褒县等地,万家生佛,人人都称赞这一工程的伟大和便民。
更重要的是——在数年的褒斜道工程建设期间,数以十万计的百姓,依靠着这个工程养活全家。
特别是汉中那一带的贫穷百姓,因为褒斜道而致富者不计其数。
更别提,在蜀郡之中,卓氏和程郑氏号称是“儒商”,蜀人都称赞这两位国丈“秉君子之礼而施厚仁之策,用工商之利以养农之本”,简直就是完美的化身。
而原因也很简单——蜀郡贫穷百姓,尤其是农民,超过七成家庭用的是少府假自卓氏和程郑氏工坊的产品。
最重要的是——卓氏和程郑氏宣布“念父老之困顿,而犹民生之艰难”,将所有蜀人百姓假农具的价格下调三成。
一件在关中需要五千钱才能买到的曲辕犁,在蜀郡只售三千五百钱……
以至于外来的任何商品,都无法在蜀郡生存。
因为,这个价格已经击穿了当前曲辕犁的成本价。
也是因此,司马迁才能听他说话。
不然,早赶出去了。
而此人所说的话,却给司马迁以及他的伙伴们的三观造成了重击。
按照这张文的说法是——昔吾在西南,用工商之策,而引四方之民,用之于国家,不费国库一钱,不用一兵一卒,而西南诸国俯首……
这是事实,作为史官,司马迁听说过,最近两年,西南夷诸国,拼命往长安派遣使团,请求内附。
甚至有西南夷某国的使臣在没有得到天子许可后,竟然在公车署之中自缢,他留下遗书说:不能得天子之德被,而吾国亡矣,愧对君王父老……
其遗书感人至深,尤其让儒生们震动,于是纷纷请愿,要求天子“遣使者布王化于远方之国,慰忠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