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惊厥

失格魂萦 金顶雀 3345 字 2022-10-22

“这位阿婆,您这可否借宿或者给我家小女食些饭菜啊,晚辈舟车劳顿实在饥饿,否则真是羞于劳烦长辈”。

说着邱侍郎擦起了眼角的泪水,掩面痛哭起来。

“哎呀年轻人”

“这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先进来说话”。

阿婆于是把邱侍郎引进楼内房间。

“晚辈名叫邱睿是从北方逃难来到江南的,家人都不在了,只剩下刚出生的小女与我作伴”。邱哭着说道

阿婆上下打量了一遍邱睿。一身绸缎衣襟,但划破了几道口子,身上满是泥土与灰尘。对面这位彬彬有礼的男子身世不像一个穷苦人家,倒像是遇到了凶煞之事落难于此。

“这里的年轻人都在附近的镇子上做买卖或是劳工,你就叫我刘婆婆吧”。

“我儿子到了黄昏就会回来了,你先在这里住下吧”。

刘婆婆指着楼内的一处隔间说道。

“谢谢阿婆了,晚辈他日一定会报答您这好人家的”。

邱睿拜谢道。

刘婆微笑点点头

黄昏时分,一行行青年男女熙熙攘攘地来到了筒子楼。他们就是刘婆婆所说的这个村子的住户。一到这个时候,村子就有了“闹元宵”似的活力生机。从田间望向楼内,有青壮年从城内做完劳工放下辛苦,与亲人团聚的家园幸福。也有夫妻从城里逛完集市回到家里,分享一天的甜蜜时光。还有村里老农镇子上忙碌完一天,回家看着村里的好收成,乐呵的合不拢嘴。这些,邱睿都看在眼里心中的滋味也是五味杂陈。

“你是何人”?

一壮年进门硬声说道。

“在下是从北方逃荒,落脚来到了此处,给您家添麻烦了”。

邱睿扶手说道。

“这是俺娘平时堆货用的隔间,你住旁边的马棚吧!那里宽敞”。

壮年大声说完,朝屋外刘婆房间走去。

“这男子身上看着不像是穷人家,看着倒文质彬彬,别怕是躲什么大祸端。让他住下几日打发他走吧,别引火烧到咱家里”。

壮年对着刘婆说道。

“能有什么灾祸?我看你是多想了,这男子和他手中的孩子看着多面善。逃荒嘛,怪可怜的,马棚他不嫌弃就让他多住吧”。

刘婆婆摆手说完,朝着屋外的邱睿大量道。

“可是娘,他们”

“就别可是啦,先这样吧”。

“行行行,俺娘的话我听便是”。

壮年说完朝邱睿一家走去。

“你就先在这里住下吧,有啥事你跟俺娘说,俺平时都在镇子忙,没啥空闲在村子里。听说你是逃荒来的,多的我也不问,要觉得这里麻烦你也可以走便是”。

“对了,俺叫王年壮,叫我壮子就行”。

壮年说完,邱睿随即起身拜谢。

“别别别,你这种看着的读书人别玩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看着瘆人,我回了,你们忙吧”。

邱睿目送壮年回寝。于是开始收拾马棚。

马棚不大足够父女住下。虽说简陋,但是在村子人往日的打理下还算整齐。所以也给邱睿省了很多心思。马棚由木桩而造,表面都是有枯草简易搭建,到了三九天就要“略感凉意”了。

“咳咳咳咳····”

还未入秋,邱睿发现自己在这春季的江南染上了“风寒”。夜晚在简单打理完房间,等女儿入睡后。邱睿闭上眼睛安静地躺下了,他的脑海中是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二十岁的“京科皇榜”,再到二十年的“鞠躬尽瘁”,换来今天的“乱臣贼子”身份“抄家”,“逃难”,“惊慌”。这遭遇如同别人几辈子般的痛苦突如其来般降下“邱家”。邱睿冥想着,回想他二十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与他曾经对先皇许下的治国诺言,顷刻间都土崩瓦解不复重来。

他斜侧身卷缩的身体如同“蚯蚓”般哆嗦着,抽泣的他用尽一切力气不去打扰旁人以及他的家人(女儿)。深深的绝望与悲伤耗尽了他全身的精力,闭眼带着痛苦,思念着亲人与过往的一切

“你醒了啊年轻人”?

刘婆朝着邱睿微笑着,一手斟满热茶,一手拿着湿巾。

“刘婆,我这是睡了多久”?

邱睿说。

“你已经躺了整整六天了哩”~

刘婆耐心地答道。

“这段时间真是谢刘婆了,让我父女二人有活路,小生只能来世再报达您一家了,呜呼哀哉”。

邱睿翻下床去朝刘婆便拜~

“傻孩子,我已是半身黄土的老妇,你拜我作甚?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阿婆不为别的,见你娃娃实在面善我真不忍心”。

刘婆急忙扶起邱睿说道。

“年轻人,你还是好生休养吧,娃娃由我帮忙带着,我会安排我儿子看护你的,放心歇息吧”。

刘婆婆随即起身走出房间

落难江南蛮荒地,

七旬老妇菩萨肠。

九死一生何处去,

苦寻归期邱侍郎。

夕阳黄昏,又是一个晴朗天空交替星夜繁天的景幕。村子里仍是一幅忙碌热闹的景象。“邱员外”和他“一家”找到了一处好人家落脚安顿。也算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柳暗花明又一村”!

筒子楼外的杨柳树随夜晚的风飘摇,好似女人整理她的容妆不慌不忙地梳着她乌黑亮泽的长发,小家碧玉般江南女子的容貌被明亮的烛光映射在铜镜上,显得格外美丽动人。正是村子一家家温馨的画面,才更展现出江南人的善意。落难父女算是在这个村子里安顿了下来。

可是,在邱睿的睡梦中却仍旧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带给他的“使命”。在他昏睡过去接下来的日夜里,口中说出了他心里藏着的“使命”:

“呜呼哀哉”!

“什么江山什么社稷”

“老臣随您去矣”。

······

这样的话语,重复了邱睿昏睡在床上的日日夜夜,一遍又一遍刘婆与儿子王年壮听在心里,一半疑惑,一半心寒。这对好心的“母子”收留了怎样的逃荒人?他们渐渐开始胆寒,于是小型的家庭议论便心照不宣的藏在了彼此心中,等待时机脱口而出

数天后的晌午,邱睿倚靠着墙根晒太阳,染上风寒刚痊愈的他呆滞的望着田野。是的,邱睿已经不会说话好几天了,呆若木鸡的除了发愣就是摇头点头。一副活死人的模样

“过几天就把这厮送出去,他娘的该去哪去哪”

王年壮忍不住对刘婆说。

“就是可怜这女娃娃了,你看多乖俊啊!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