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在合肥西城墙脚下的确射中了曹操要害,只可惜未能割下他的首级!”薛仁贵颔首答应,虽然说得有些含糊,但也没否认。
诸葛亮对薛仁贵的话并不完全相信,虽然薛仁贵射中了曹操但也不见得一箭毙命,但碍于薛仁贵的资历也不好辩驳,当下提议道:“就算曹操中箭身亡,但曹军依旧还有十几万人,范曾老谋深算,曹仁、曹文诏用兵了得,贾复、典韦勇冠三军,不可轻敌。请薛将军速速派人把卢俊义追回来,吾等再稳扎稳打,收复失地!”
薛仁贵却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兵贵神速,敌退我进,此乃用兵之道。不管曹操之死是真是假,此刻敌我兵力旗鼓相当,我们不必停留,跟着卢俊义向北追袭,赶上曹军决战于旷野,毕其功于一役便是!”
诸葛亮摇头道:“敌我兵力虽然旗鼓相当,但曹军若是用的诈败之计,定然早就在路上做了埋伏。更何况曹仁率部向西北,曹文诏率部向东北,魏军三路撤退,我军若是只追一路,反而会被其他两路绕道包围,陷入不利的局面。因此不宜轻敌冒进,而是应该稳字当先,循序渐进。”
没想到大军刚刚会师,两员主将就产生了分歧,这让尉迟恭、朱升等人很是尴尬。
按照将衔来说,天子在成都大封的时候特地表明了诸葛亮左将军的身份位于四镇之上,也就是说从职位上来说,诸葛亮的地位高于薛仁贵。
但从资历上来说,薛仁贵是最早的从龙之臣,三箭震洛阳,威震天下,之后数次虐的吕布丢尽颜面。而且本人骁勇善战,乃是大汉帝国高级武将中最勇猛的一员,又是天子的姐夫,并且妹子又是天子的美人,所以众人潜意识里却更加尊敬薛仁贵。
或许这些原因综合起来,也让薛仁贵对诸葛亮不爽,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书生,何德何能位于自己之上?虽然话语中没有直说,但看起来却对诸葛亮的话不以为然。
“我看这样好了……”
薛仁贵乃是习武之人,不像诸葛亮这么多耐心和礼节,当下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孔明将军,你的人马你自己统率,我的队伍由我来指挥。你如果要稳扎稳打,那你就留下来看守合肥,我自率兵向北追赶魏军!”
诸葛亮拱手作揖道:“仁贵将军,你是从龙之臣,德高望重,亮岂敢喧宾夺主?愿将三军交于镇北将军指挥,只是亮窃以为曹军匆忙撤退多半有诈,决不可轻敌冒进啊!”
薛仁贵不愿意再与诸葛亮啰嗦,翻身上马,对尉迟恭道:“敬德将军,我麾下的人马被卢俊义带走一万五之后,只剩下不足两万人,想借你的兵马一用,不知你可有意见?”
“嘿嘿……薛镇北看你这话说的……”尉迟恭挠头憨笑一声,扫了陈宫、姚广孝一眼,“既然薛将军决定追袭,俺尉迟恭陪你便是!”
局面有些错综复杂,两员主将又起了争执,姚广孝和陈宫一时间却也拿不定主意。陈宫认为应该全军追袭,无论曹操之死是真是假,汉军的兵力现在已经不弱于曹军,完全可以在旷野中进行一场大战,如果能够获胜,便可以长驱直入,横扫中原。
而姚广孝却支持诸葛亮的意见,认为应该稳扎稳打,不可冒险用兵。毕竟这十几万人马是拱卫金陵的主要力量,若是吃了败仗,曹操便可以长驱直入,兵临濡须口,直捣金陵。
薛仁贵却已经不耐烦,手中青龙戟朝北方一指,叱喝道:“沙场用兵,战机稍纵即逝,似尔等瞻前顾后,吵吵嚷嚷,如何才能抓住胜机?卢俊义已经率兵追赶去了,薛礼身为主将岂能坐视不理?纵然曹贼使诈,本将却也是戎马半生,岂会轻易中了他的埋伏?你们这些文人留下来镇守合肥便是,我自提兵支援卢俊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