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迈开大步走向太极殿:“早朝之后朕要去一趟长春殿,看看我儿寄奴怎么个妖孽转世?”
巍峨的太极殿内,刘辩高高端坐在銮台的龙椅上。文武百官分立左右,文官以孔融带头,武将以黄琬领衔,齐齐躬身作揖,山呼万岁。
刘辩率先把这几天制定好的计划提了出来:“朕决定加封徐州牧陶谦为司徒,招他入朝,诸卿以为如何?”
此事并非刘辩贸然提出,而是已经与黄琬、刘基、陆康等重臣商量了一番,所有人都明白,陶谦十有八九不会放弃徐州牧的权力来朝中接任这个司徒,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在道义上压制陶谦。
如果陶谦不来金陵赴任便是抗旨不遵,目无君主,将来讨伐徐州便师出有名。若是陶谦肯来金陵赴任那就更好了,可以兵不血刃,不费一兵一卒的拿下徐州,简直是个立于不败之的两全之策。看起来无论陶谦怎么选择,都是输的那一方!
既然已经商量好了,朝堂上提出来只是走走过场演戏罢了,在黄琬、刘基、陆康等大臣的附和下,刘辩传下金口玉言,任命陶谦为司徒,让他见诏之日即刻前来金陵就任三公。
刘伯温又提议道:“臣建议让陈珪暂代徐州牧之职!”
“妙计!”
刘辩在心里暗自赞叹一声,之前商量的计划并没有这一步,看来是刘伯温灵机一动想出来的。下了这样的任命之后,无论陶谦来不来徐州赴任,与陈珪家族之间必然会产生裂痕,从而达到离间的目的。在糜竺已经倒向自己的情况下,倘若能够再把陈珪和陶谦的关系搞僵,那时候陶谦便是一个断了双臂的残废,要杀要剐还不是手到擒来?
“准奏!”
刘辩高声应诺。
礼部尚书孔融飞快的在旁边提笔拟旨,按照朝堂上的决议撰写了两封诏书,接着加盖了煌煌大印。当然,这玉玺是石匠前年雕刻的,并非始皇帝的那块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正版货,那块玉玺现在还在洛阳刘协的手中。
最要紧的事情商量完了,刘辩又强调了一下防汛工作。目前正值秋雨连绵,所有的州县必须小心应对,避免发生严重的汛灾,让百姓遭受巨大伤亡。又传旨各地军团,若是地方有汛情,应当第一时间赶去救援,军队的使命不仅仅是打仗,保护百姓同样也是职责所在!
“退朝!”
随着郑和一声高喊,百官告退,各自忙碌去了。刘辩则快速的起身,直奔后宫长春殿探望儿子刘裕去了。
穆桂英此刻正在长春殿犯愁,早就知道纸会包不住火,只是没想到这一天竟然来的这么快。看到皇帝早朝之后第一时间来到了自己这里,不由得苦笑道:“看来传闻已经到了陛下的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