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4页

王世充摇了摇头,正色道:“不,宇文化及并没有立什么功,他的地位只是因为他的出身,真正为大隋出身入死的,是宇文述,他虽然专权,但并不敢有半丝反心。臣也一样,臣今天的官职,是为了大隋出生入死得来的,自然会无比珍惜。”

“但是元文都,卢楚等辈,包藏祸心,利用陛下对他们的信任,外结李密。也许元文都在您的眼里,是您的授业恩师。但他真正的身份,是一个世家子弟,在他看来,我这样起于寒末的人,是不配跟他同殿为臣的,反而是那出身柱国家族的李密,才是一路人。所以,他们的勾结从很早就开始了,就是上次东都粮荒,也是李密暗中送他军粮,就是为了让他取得陛下的信任,好催我出战!”

杨侗的脸色一变:“竟然有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你以前不说呢?”

王世充低头抹了抹眼泪:“元文都毕竟是东都重臣,又是陛下的恩师,微臣只怕证据不足,反而逼反了他,会让他对陛下不利。权力面前无父子,更不用说这种师生之谊了。”

“如果元文都真的忠于陛下,又怎么会跟反贼李密暗通款曲呢?上次他说拿出来的米是从他元家,卢家的庄园里拿出的,如果他们真的忠心于陛下,又怎么会看着东都缺粮,战士们都只能喝米汤,却在家里藏着几万石的粮食呢?”

杨侗若有所思地点着头:“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有几分道理。”说到这里,他勾了勾嘴角:“不过,就算元,卢等人有罪,你也应该先逮捕他们,朕是不会徇私枉法的,你怎么可以在朕面前就杀了他们呢?”

王世充长叹一声:“陛下,元,卢等贼,勾结李密,想要引外贼入东都,一旦李密进城,那陛下就会成了汉少帝,李密就会成了董卓,这才叫大祸临头,到时候元,卢等人只要改投李密,继续可保荣华富贵,而陛下则是想求一平民百姓亦不可得也!这个道理臣在廷议时反复强调,可您就是不听啊。”

杨侗叹了口气:“朕总不能失信于天下吧。”

第2330章 大权独掌

王世充摇了摇头:“元,卢等贼就是利用了您的这点。当初他们骗陛下,说这是假招安,可等到李密打败了宇文化及,又想要置陛下于失信的地步,逼您同意李密进城,因为他们没有外援,就无法对臣不利,更无法消灭或者解散忠于陛下的将士们。”

“臣不想让您失信,就只有让将士们明白此事,只要将士们不答应,元卢等贼的奸谋就难得逞。结果他们就狗急跳墙,矫诏骗臣入宫,想要害臣。他们以为臣一死,就无人可以阻止李密入城。”

“当时情况千钧一发,臣来不及请示陛下,只有带兵前来救驾,所幸还算赶上了,若再迟个半步,让这帮奸贼能控制陛下,那大事去矣!”

杨侗幽幽地叹了口气:“王大将军,朕没有说你不应该起兵入宫,现在朕知道你是来救朕的,心里也感激你,但是,但是元文都他毕竟是朕从小到大的恩师啊,就算罪大恶极,他也没有在最后加害朕。朕就算保不住他,起码你也应该征得朕的同意,让他下狱论罪,受国法的处置,这样你一句话说杀就杀,还有国法吗?你今天可以杀了元文都,明天是不是就可以弑了朕?”

王世充指天发誓,痛哭流涕道:“陛下,臣指天发誓,绝不敢对您有二心啊。您没掌过兵,不知道将士们当时已经杀红了眼,臣是司法官员出身,当然最清楚这种大逆谋反之罪是应该交有司论处的,以正天下视听,而且元,卢等人策划谋反,罪无可辩,本就是夷族之罪!臣又何必多此一举,留个骂名呢?”

“但是元,卢等人勾结的是李密,我军将士与李密作战多年,早就是血海深仇,不死不休,一听说这些内奸是要引李密入城,这新仇旧恨一下子就上来了,不用微臣动员,他们就已经出发攻城,若不是微臣一力弹压,只怕他们早就杀进城内,见人就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