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页

尉迟恭摇了摇头:“俺可没见过这位公子。”

李世民微微一笑:“尉迟旅帅英雄不凡,希望这回我带去援救的三千人马里,尉迟旅帅能随之同行。”

刘武周冷冷地说道:“李二公子,这尉迟旅帅还有军务在身,要巡防北边突厥一带的草原,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们这里也离不开他,你还是另选他人吧。”

李世民笑道:“怎么,这尉迟旅帅是刘校尉的部下吗?”

刘武周点了点头,冷冷地回道:“不错,尉迟旅帅是我得力的手下,王太守,你也知道北方的草原危险,突厥的哨骑和探子来往其间,非尉迟旅帅和寻相寻旅帅不能控制。”

王仁恭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既然李二公子开了口,本官也不好直接拂了他的面子,但刘校尉说的也是实情,现在是非常时期,边关压力重大,也不可轻易地少了尉迟旅帅。李贤侄,这件事上,我觉得还是尊重尉迟旅帅的意见,看他是想留在这里呢,还是想跟你走,你看如何?”

第1683章 军神的师弟

尉迟恭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神色,想要开口,却听到刘武周重重地咳嗽了一声,尉迟恭连忙闭上了嘴,在这马邑境内,刘武周这几年靠了王世充背后的扶持,加上他家原来就是马邑一霸,在边塞内外都很吃得开。

所以离开了杨义臣庇护的尉迟恭,现在只能唯刘武周马首是瞻,从他的内心深处,是很有一种离开马邑,建功立业的冲动的,但是眼前的这个小子看起来不过十六七岁,嘴上的毛都没长全,他真的能给自己带来想要的荣华富贵吗?尉迟恭的心里又不免迟疑起来,伸出去一半的脚,一下子又缩了回来。

李世民一眼就看穿了这些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刘武周是尉迟恭现实的依靠,但是呆在马邑,日复一日地守着边关,想要建功立业,沙场得爵,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而且象尉迟恭这样的英雄人物,也不可能一直居于刘武周之下,在这边关当个小军官,任人摆布,现在自己所需要的,只是给尉迟恭许诺一个美好的未来,让他能下定决心跟自己走这一遭!

于是李世民哈哈一笑:“尉迟旅帅,看你仪表堂堂,虎背熊腰,是难得的壮士,在下很奇怪,象你这样的英雄好汉,为什么没有远征高句丽,建功立业呢?”

这话一下子说到了尉迟恭的痛处,他长叹了一声:“俺去年也去过了辽东,本想靠一身的本事斩将夺旗,搏取功名的,谁曾想,唉,大军就这么说撤便撤,俺没砍几个高句丽人,就被迫要回来啦,最后连半点军功都没捞到。”

刘武周的眼中冷芒一闪:“尉迟,你就知足吧,兵凶战危,大军如山崩一样地溃退,我们能捡条命回来就已经是万幸了,想想那么多在辽东战死的兄弟,我们还不够幸运吗?”

尉迟恭叹了口气,不再说话,李世民却笑道:“尉迟旅帅,怪不得你这样的身手,还没有建功立业,实在是可惜了,不过现在机会又来了,历山飞的十几万贼寇,已经过了太行山,到飞狐陉口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大隋的军规法律,是按斩首和俘虏来算军功的,可不管是高句丽人,突厥人还是普通的反贼。你说,是砍高句丽人容易呢,还是打那些变民反贼容易?”

尉迟恭的心中一动,他在军中,自然知道这样的规定,连忙问道:“这,这当然是平叛容易,只是这军功,能落到我这样的小小旅帅身上吗?”

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也许在一些偏将的心里,是会把这功劳分给自己的部曲,但是我早就听说王仁恭王大帅治军严明,赏罚分明,微功必录,我家父帅对此也是赞不绝口,这回我来之前,我家父帅特意要我告诉马邑郡的将士们一声,这回你们助父帅平叛,是首功之臣,所有的功劳,都优先记录给马邑的援军,而战后的赏赐,也是优先分给马邑的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