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页

庞玉摇了摇头:“可是杨玄感身边还有李密呢,此人可是诡计多端,就算不是大军进入关中,也可以派个万把人的偏师,潜入这函谷关后的桃林塞,翻山越岭,占据两侧高山,以伏击我军呢!”

卫玄的脸色微微一变,还是摇了摇头:“不会,杨玄感的所有精力都在东都,他在这个时候断然不会分兵的,如果要是分兵,按他的那个套路,也一定是大张旗鼓,所过之处攻州占县,以张声势,断然不会这样偃旗息鼓地来偷袭。”

他说到这里,抚了抚胡须,说道:“不过庞将军所言,也有道理,这样吧,你率所部三千兵马先行,不要走大道,而是分别占据两侧的高岭,如果没有敌军,则在岭上放灰色狼烟,以示平安。我们的大军只有看到灰色狼烟之后,才会跟进。”

一边的斛斯万善嚷道:“大帅,兵贵神速啊,七万大军要通过这险峻的潼关道和函谷道,本就是要比平地行军要艰难许多,正常情况下都要走四五天,若是再等搜索岭上,那可能要七八天了,万一反贼觉察我军要先行出头,掉头来攻打函谷关故城,那我军就有给堵在潼关道和函谷故道,无法再出中原的可能!”

卫玄点了点头,说道:“斛斯将军所说,也有道理,这样,斛斯将军,咱们兵分两路,你率领先头部队五千人,抛弃辎重,全骑兵部队先出潼关道,一路之上,急奔向前,一直到冲出函谷故城,然后从城关前的黄河风陵渡渡过,占据河对岸的弘农城,以待我大军。”

斛斯万善的脸上冒出一丝喜色,转而又变得忧虑起来:“大帅,我只有五千骑兵,没有步兵配合,无法扎营固守,若是遇到杨玄感的大军,只怕难以抵挡啊。”

卫玄冷冷地说道:“弘农城也算是不错的城池了,你野战若是无把握,可以撤入弘农城防守,实在不行,也可以西撤黄河,焚毁风凌渡口,坚守故关不出。”

庞玉突然说道:“卫大帅,可是函谷关的入口,已经不止故关这一条了啊。若是杨玄感不走函谷故关,而是从北边的曹魏函谷关新关入函谷道,那又怎么办?”

第1393章 李大亮献策

庞玉的话一出口,卫玄的脸色又是微微一变,要知道,函谷道两侧的稠桑原是典型的黄土高原的地形,黄土高原的重要特性就是土质疏松,非常容易流失,特别是在流水作用下,河流的下切现象非常明显。

一开始时,黄河紧贴着稠桑原,但随着河流不断冲刷,河道不断下切,黄河水位也随之不断降低,原来紧贴着原体的河道就会裸露出来,形成河滩。而这河滩一旦形成,函谷关的天险就将不复存在,因为人们都从河滩走,千军万马不再挤函谷那条裂缝了。

河滩的这条新路,在东汉末年就已经形成,当年曹操出兵对抗马超,征伐关中,因嫌函谷险恶,于是命令许褚于故关以北十里处凿建新路,并在那里建立了关城,史称魏函谷关。

魏函谷关这条道,其实就是在黄河裸露出的河滩上形成的。随着新路的开辟,函谷故关的战略重要性极大的降低了。汉代弘农县城在函谷故关的关址之上(即今王垛村),但隋朝时将县城移往黄河边,其实就是为了封锁河滩上的那条新大路。

如果斛斯万善守不住东岸的弘农县城,那么杨玄感的大军完全可以不管函谷故关,而是向北十里,转向新的魏函谷关而去,那个关口远不如函谷关故城后的十五里丸泥可塞的天险险要,一旦攻破,后面就是一马平川,那么杨玄感的大军,一定会和卫玄所部,就在这一百四十里的函谷道上相遇了。

卫玄咬了咬牙,对斛斯万善说道:“给你再加三千骑兵,尽量守住弘农故城,不要退过黄河,若是实在顶不住,就分那三千人向北,守住魏函谷关,如果杨玄感军要渡河,就半渡而击,万不可让他们在西岸的河滩上站住脚。还有,如果发现杨玄感的叛军大部队,不要急着交手,先派人回来通知我们,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