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充的眼中闪过一丝残忍的神色:“不会出事,这不是徭役,而是他们吃了国家军粮米的一种回报罢了,想想连陛下都为国征战,不辞劳苦,远赴辽东,又有谁来给陛下和征战高句丽的百万将士好处了?难道那些自带干粮来投军的壮士们,就是来服徭役的?小民的见识浅薄,需要地方的各级官吏加以教化,晓谕,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才是。”
杨广的眉头还是紧紧地皱着:“可是你也说过,有些别有用心的歹人会从中挑唆,唆使这些百姓造反,那又如何是好?”
王世充的脸上换了一副冷厉的表情:“那就需要陛下恩威并施了,即要行菩萨心肠,也得施雷霆手段,不然那些歹人畏威而不怀德,陛下对他们天恩浩荡,这些贼人还以为陛下软弱可欺呢。所以陛下有必要施行连坐制,尤其是在山东和河北一带,若是全家有一人逃亡,上山为盗为匪,则全家收捕连坐,对于那些拒不投降,打家劫舍的贼人,抓到后则要严刑处决,以震慑群丑!”
杨广的眉头舒展了这么多,显然,他所说的那些宽容,仁政,都是嘴上说说的,只有这样严刑峻法,才符合这个暴君的本性,可是他仍然作出一副痛心的模样:“都是朕的子民啊,因为朕的征战,而让他们遭受如此的苦难,朕,朕这于心何忍啊!”
王世充“嘿嘿”一笑:“陛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汉武帝,秦始皇的心思,岂是愚民能懂,终有一天,这些百姓的子孙后代,会代代称诵陛下的伟大,又何必在乎当世之人的感受呢?!”
第1175章 复仇封伦
杨广哈哈大笑起来,走到御案前,满意地拍着王世充的肩膀:“王爱卿,还是你说话办事让朕放心,你的想法与朕完全一样,可惜啊,群臣中能理解这一点的不是太多,看来以后有些事情不用听太多人的意见,与你商议即可。”
王世充装出一副谦恭的模样:“陛下,万万不可,微臣的出身太低,不入那些世子贵胄们的眼,陛下若是想强行提拔微臣,只会搞坏和那些关陇世家,山东大族间的关系,无论是要打仗还是治国,陛下还离不开他们啊,臣一番肺腑之言,还请陛下三思!”
杨广冷冷地说道:“朕想要用,想要提拔什么人,还需要看他们的脸色吗?当初朕重用虞世基,裴蕴他们的时候,这些北方大族也都反对过,现在又如何了,还不是只能接受这一事实?”
王世充长叹一声,装出一副忠义耿直的模样:“陛下,虞侍郎和裴大夫他们,本身就是出身于江南的世家大族,也是高门子弟,比微臣这样的商人之子,西域胡人之后要强上了这么多,而且他们很聪明,执掌中书门下省,专门为陛下起草诏书,一方面接近陛下,是陛下身边的宠臣,另一方面他们也并不掌人事军政之权,没有分那些传统世家的权力官位,即使有些事情会得罪那些世家大族,也可以把这个决定推到陛下身上,所以这矛盾并不是很尖锐。”
“但微臣不一样,陛下如果要用微臣,那一定不是听微臣成天山呼万岁的,而是要微臣办些具体的事务,这样一来就难免会得罪人,他们不敢恨陛下,只会拿臣开刀,微臣就是现在这样,也不停地有人在跟陛下说微臣的不是,所以陛下也知道,微臣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在陛下这里,也是无所不言,只是希望能用这样的表现,来证明微臣的忠心,打消那些对微臣的中伤。”
杨广微微一笑,说道:“王爱卿,勿虑,朕对你是非常信任的,要不然也不会让你做这么多机要之事,说你坏话的人确实是有,而且还不少,想必你也知道是哪些人吧。但朕是不会听他们的。”
王世充咬了咬牙,说道:“陛下,如果是出于公心,或者是出于对微臣的出身不满,那么提醒陛下不要重用微臣,提防着微臣,都是可以理解的,微臣也不会说些什么,毕竟当年高颖和杨素都直说过,微臣这样的情况,即使不犯任何过失,只要在官场上,就会惹人嫉妒,中伤!”
“可是微臣不能接受的是,那些伤害过,中伤过,甚至是刻意地陷害过微臣的人,微臣曾经念在同朝为臣,不想得罪人的份上,放过了他们,可是这些人不但不体会微臣的好心,反而得寸进尺,变本加利,他们以为自己找到了新的靠山,就可以来继续中伤微臣了,还请陛下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