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页

宇文述心中一动,连忙说道:“回陛下的话,这正是高句丽人的狡诈之处,他们知道我军势大,那些小城难以防守,城破之后,玉石俱焚,所以很多城市中只留下了老弱,而精壮男子则从军退到了辽东城,这样辽东城只要能守住,战后他们还可以回家,不用沦为我军的奴隶,而那些老弱妇孺,则丢给我军,以增加我军的负担,这几个月来,我军除了要维持前线的百万大军外,还多出了几十万高句丽百姓要养活,后勤的压力一下子变得极大。”

杨广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朕为了这回征伐高句丽,作了充分的准备,不仅有百万大军,还有二百万以上的民夫,专门为前线肩挑车推,运送给养,后方的怀远镇的物资军粮,堆积如山,朕一路过来,都看到路上的运粮车队络绎不绝,明明是形势一片大好,怎么在你宇文大将军的嘴里,就变得这也困难,那也不行了呢?如果你没有信心打赢这场战争,那朕可以另择良将,如何?”

宇文述连忙说道:“不,陛下,是我失言,我的意思是,劳师远征,去国万里,还要负担这么多百姓的生存,高句丽那些城池虽然开城投降,但城中却无粮草,这明显是他们使的诈降诡计,若是诚心降顺,又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现在我军的粮草还要分出一部分给各城的高句丽百姓,前线的将士食品供应不足,士气下降,顿兵于坚城之下,乃是兵家大忌,陛下天纵英才,当明白老臣的一片苦心啊。”

第1113章 突围的信使

杨广重重地“哼”了一声:“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我军百万之众,顿于辽东城下,一时半会儿粮草还没有出现问题,有的是攻城的力量,再说了,这高句丽人再烧各城的粮草,也不会把辽东城的给烧掉,只要拿下此城,我军就不必费事从后方千里转运粮草,城中的粮食,足可供我军半年之需,所以宇文将军你更应该想着如何尽快破城,以解粮荒,而不是浪费时间,在这里怨天尤人。”

宇文述咬了咬牙,开口道:“陛下,我军将士并非不用命,那些战死在城下的将士们,都死得很壮烈,而且近两个月的攻击之下,这辽东城也已经是旦夕可下,城中的高句丽人畏惧我军破城后会屠城,所以也是顽抗到底,臣以为陛下的招降令,在此处并不适用,将士们已经打红了眼,只有攻下城市,才能让高句丽人知道我军的厉害和决心。”

杨广的眉头稍稍地舒缓了一些,他也并不是不知道招降令这回把前线将士们给坑惨了,但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他却又不能承认这一点,所需要的,只不过是宇文述的一个表态罢了,眼见宇文述这回发了狠,下了求战的决心,他的目的也达到了一大半,语气稍稍缓和了一些,说道:“很好,宇文将军,你有这气势是好事,朕相信你一定能攻下辽东城,明天,朕就在这里看着,看着你们这些大隋的名将,是如何拿下辽东城的。”

宇文述咬了咬牙,开口道:“臣明天一定亲自督战,不登上辽东城头,决不回来见陛下!”

杨广满意地点了点头,指着身边的沈光说道:“此人是朕最喜欢的侍卫,名叫沈光,武艺高强,以前在大兴城的时候,经常表演高空爬梯的绝活儿,明天攻城的时候,朕把沈护卫配属给宇文将军,朕相信他一定能帮助宇文将军你,攻下辽东城的。”

宇文述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高声道:“微臣谢陛下的厚恩,明天微臣一定会把我大隋的军旗,插在辽东城头!”

与此同时,辽东城头,渊太祚看着远处的那座金顶御城,以手托着下鄂,眉头深锁,城外隋军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更让他有些心烦意乱,几个月前在辽河时的那种镇定从容,已经彻底不见了。

渊盖苏文忍不住开口道:“父帅,那是杨广的行在吗?”

渊太祚点了点头,叹道:“应该是的,现在辽东的各城多数都已经开城,只有我们这辽东城未下了,杨广这时候来辽东城,就是为了督促各路隋军,尽早破城的,看来我们又要面临一场苦战了。”

渊盖苏文不屑地说道:“父帅,不必灭自己的志气,长他人的威风,隋军号称百万又怎么样,连日来还不是攻不下我们辽东城?现在我城中军民士气高涨,已经从开始时对隋军的畏惧中缓过劲来了,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用老办法,再次诈降嘛。”

渊太祚笑道:“这招在杨广来之前还可以用用,但杨广现在亲自来了,怕是此招不能再用,我这辽东城,西边的地势开阔,被隋军破坏得也是最厉害,现在杨广的行在放在了这城西的高坡之上,明显就是想要看着隋军攻上我西城的城头,所以明天的一战,主战场一定就是这里,苏文啊,明天这里,就交给你来防守吧,你能守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