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页

众人微微点头,都开始认真的思索这个问题。

“你们刚才讨论的攻城不攻城的问题,其实不是攻下和不攻下的问题,而应该考虑,是攻下此城为好,还是不攻下为好。若要攻下此城其实也很容易,大军在此休整等待下一批补给的到来,下一批补给中有一千枚新造的霹雳弹。这样咱们便有两千多枚霹雳弹。我相信只需朝着匹播城头将这两千多枚霹雳弹都丢上去,此城必破。但这样到底好还是不好?破了此城后,此城中的兵马必会西撤至逻些城。逻些城的格局你们都清楚,背靠高山坐落高原之上,大河环绕,地势险要。城中再有个二十万兵马守着,不付出个十几二十万兵马的性命,想拿下此城怕是痴人做梦。那么我们付出伤亡攻下匹播城又有何用?反倒坚定他们固守逻些城的信心。人什么时候最容易屈服?那便是明知将死,却有着一丝活命的机会。一旦没了退路,反倒将生死置之度外了。既给他们压力又给他们活路,便会让他们屈服。当然,朝廷若是能调集二三十万大军来,那便另当别论了。但我想,朝廷恐怕派不来这么多兵马,突厥契丹虎视眈眈,朝廷怕是不敢冒这个险。所以和议是最完美的结局。”

王源侃侃而谈,将心中的想法和盘托出。朝廷侥幸的心理和玄宗好大喜功却不看实际情形的作法让王源很不感冒,这一次他决定主动主导此事,决不能让玄宗的好大喜功害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剑南军。玄宗已经将王忠嗣毁了,哥舒翰和李光弼也毁在他的好大喜功上,自己可没那么蠢,需要点醒玄宗才是。

李光弼和哥舒翰沉思良久,两人从内心中其实都是赞同王源所说的,但他们也只是想想而已,从不敢真正的去表达出来,更别说上奏朝廷要求朝廷如何如何了。王源的所言所为让两人自惭形秽,之前对王源两人其实都是抱着轻蔑的态度的,听到这个人的名字都会联想到外界对于王源的一些不好的传言。什么出身市井,什么攀附权贵,什么为了上位甘做面首云云。但实际上和王源接触这数日以来,两人对王源有了新的改观。此人是有真本事大智慧大胆量的,与之相比,自己二人才是庸碌之辈,根本不及他十之一二。

“两位大帅,你们若有顾虑的话,我也不勉强你们。这件事我和高大帅已经决定了,我二人将联名上奏朝廷,要求朝廷给予答复。数日之后,高仙芝大帅将率兵前来于我剑南大军汇合,反正我剑南军的补给是通畅的,加固营寨,吐蕃人也没胆量来进攻我们,我们便在此静候朝廷的消息,根据朝廷的圣旨进行下一步的动作。”王源沉声道。

王源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丝微不可觉的轻蔑,哥舒翰和李光弼当然能察觉出来。三路大军,现在只有北路军全军覆没,两位大帅成了光杆司令,借助剑南军的庇护才得以有机会立功恕罪。哥舒翰和李光弼本就已经对这些敏感的很,现在,王源征求两人的意见两人又不敢应答,事后一定更是被人所轻视。想到这里,哥舒翰和李光弼觉得不能再这么唯唯诺诺下去,此刻必须要表达出态度来,否则自己两人便从此便威名扫地了。

“王节度使,我们同意你的提议,那奏折上我二人愿意联名签署上奏,请求朝廷给予答复。”李光弼沉声道。

“对,我们愿意联名上奏。”哥舒翰也瓮声瓮气的道。

王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来,起身一拍桌案道:“好,果然两位大帅终没教王某失望,咱们四人联名上奏,朝廷便该好好的考虑此事了。咱们尽所能让这场战事善始善终,于朝廷,于个人,于众将士都是一件大好事。”

第646章 会师

数日后,四名领军讨伐吐蕃国的节度使联名的奏折被快马送往京城。这封奏折要得到回复那也起码是一个月以后的事情,远隔万水千山,即便是快马极递来回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

剑南大军也拔营挺进匹播城下,在距城三里之外扎下了更为坚固的大营,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王源除了让阁罗凤带着他的全部兵马加入后勤物资的运送之中,还另外调拨了两千兵马参与保障后勤物资的运送。这样一来,剑南军中的战斗兵马数量又减少了六千。但以目前的局势,重中之重是保证粮草物资的及时充足的供给,让剑南大军得以军心稳定的驻扎在匹播城下骚扰施压,至于军中多几千少几千的兵马却是无关紧要的。

匹播城中的吐蕃大军也像是被打蔫了一般,完全不考虑出城交战的事情,任凭剑南军每日城下叫骂,耀武扬威的逼近城下挑衅,他们也紧闭城门丝毫不理,下定决心要把乌龟做到底。剑南军十几架神威炮架在城下数百步外,每日发射几十枚霹雳弹到匹播城的城头城内,天天炸得他们不得安宁。吐蕃人也忍气吞声,在被炸之后默默的灭火抬走尸体,然后缩着脖子等待下一次的轰炸,完全没有了锐气。

按照预定的计划,高仙芝在六月中决定领兵东进,和王源的剑南军汇合。一来高仙芝的三万五千兵马尚在逻些城西南,面对着近七万吐蕃大军的拦阻,他无法突破,也不能突破,因为有北路军的前车之鉴在那里。但这么一来,三万五千兵马便只能困在那里无所作为。而且处在他们所在的位置和剑南军相隔近两百里,双方无法做到相互呼应进退甚至救援相助。这便是一开始王源提出要合兵共击共同进退的原因。本着这个原则,高仙芝也要将兵马开往东面和剑南军汇合。

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高仙芝的兵马在逻些城西南的尼木县一带已经呆的太久。高仙芝的补给靠的是以战养战的原则。前段时间,他率兵横扫近千里的路程,一路上的补给靠的是攻下城池,劫掠吐蕃本地的牧民的牛羊,甚至是猎杀高原上的野物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