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9页

“陛下,既然……”

武则天抬起手,示意杨守文不必再说。

“今倭人派遣唐使来,意图修复与大周的关系,同时还想要更改国名,以正国体。

四年前,你在长洲寻宝之后,曾谏言朕,要防备倭人。

朕并未忘却……

可是,朕登基十载,励精图治。

这十年来,国泰民安,百姓虽算不得富庶,但比之贞观,朕却坚信,绝不逊色。可除此之外,朕似乎再无拿得出手的功绩。这十年来,我边塞屡遭战乱,可谓是混乱不堪。朕有心征伐,奈何朝中掣肘,使得朕面对那些化外蛮夷,也常感无力。

朕,而今已决定把这江山还与李氏。

只待太子根基稳固,朕就会还政,从此不理国政。

只是,朕心里不甘啊!朕虽是女人,但自认不逊色于太宗。甚至于在贞观晚期,太宗几乎已无力打理朝政,都是朕协助太宗批阅奏疏。可是,人言太宗,就言贞观;而朕呢?十年辛苦,到头来……青之,不是朕看重倭人,而是想留下一桩美谈。”

武则天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可以说是推心置腹。

张大年暗地里松了口气,知道杨守文,已没有了危险。

同时,他又觉得有一些可惜!

杨守文生的晚了!如果,如果他能早五年出生,也许而今的大周朝,会是另一个样子。

在张大年的记忆里,武则天除了在狄仁杰过世的那天,曾这般真情流露之外,再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与人推心置腹。张大年跟随武则天多年,早在武则天还是嫔妃,还不是皇后的时候,他就跟随武则天的身边。当然,那时候的张大年,也不过是一个小太监,而不是如今日这般,武则天身边的心腹,拥有着无上的权力。

如果杨守文能早生五年,武则天或许会对他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