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群人羡慕的目光中,张九龄欠身道:“杨君行事,必有其缘由。
我们现在,也只知道他杀了倭人,却并不清楚具体的原因。此时喊打喊杀,不免有落井下石之嫌,绝非智者所为。况且,陛下宠爱君子国使者不假,但杨君也有平定安南叛乱战功……所以这件事,太子不必参与,只需表现出秉公处置的态度即可。
至于如何处置,相信陛下定有圣断,太子又何需费心。”
也不看清楚,你们要处置的人是谁!
张九龄心中冷笑,并未去看那些叫嚷着要处置杨守文的人。
李显对张九龄的这个建议,非常满意。
他是太子,未来他将要执掌朝堂,所以更需要表现出一种公正的姿态。当然,也只需要一种姿态……因为最终的决定权,不在他手中,而是在武则天的手里。李显更相信,武则天绝不会处置杨守文。因为在她的心目中,杨家父子份量极重……
“孤以为如此甚好。
为一倭人,便不问情由处置一个为朝廷立下大功,平定岭南之乱的功臣,殊为不智。”
一干东宫幕僚,也都露出了尴尬之色。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匆匆跑进银安殿中,来到了李显身边。
他在李显耳边低声说了几句,李显闻听,先是一怔,旋即露出了笑容。
“子寿,青之已经回来了!”
“啊?”
“陛下命人把他带去了上阳宫,想来这其中,必有隐情。
我等现在,只管静观其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