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页

“五月初三,是你老师的忌日。”

“罪臣记得。”

“代朕走一遭终南山吧,替朕祭拜明君一遭。”

“罪臣遵旨。”

武则天走到台阶前,突然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杨承烈,柔声道:“十六年了,魏王已经过世,以往的仇恨,也都烟消云散。你流落边塞十六载,也受了不少苦,想必也学了很多事情。看你如今的模样,朕知道你已经长大了……朕只问你一句话:文宣,朕可以原谅你以往所有的过错,你愿不愿意回来,帮朕一遭?”

第三百二十四章 无愧于心

以武则天刚强的性子,说出这样的话,已经算是极致。

杨承烈甚至能够听得出来,武则天言语中所流露出的不甘和愤怒。万岁通天元年以及圣历元年两次叛乱,着实让武则天心灰意冷。她发现,那些被她一手提拔起来的大臣们,在发生变故的时候,从来没有和她真正一条心,总是貌合神离。

就拿去年突厥入侵河北道的事情来说,让武则天伤透了心。

孙彦高、唐波若以及慕容玄崱不提也罢,当战乱发生的时候,右武威将军沙叱忠义率天兵道十万大军行军缓慢,右羽林卫大将军阎敬容则是按兵不动。张仁愿孤掌难鸣,武重规空有天兵道大总管的权力,却无法掌控全局,更调动不得兵马。

燕州刺史见昌平告破,却推三阻四。

檀州刺史则对慕容玄崱的入寇,视而不见。

如果不是李元芳发狠,迫使昌黎豆卢家调动兵马,只怕此时幽州的战乱仍未平息。

就连后来督战河北的河北兵马副元帅狄仁杰,是否真心为她效力?

武则天不知道。

她只知道,在未确立李显太子之位之前,狄仁杰迟迟不肯领兵。直到她答应立下李显之后,狄仁杰才出兵征伐。同时,连招募兵卒,也是打着太子李显的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