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城西二十里,洞林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六年前旧板桥。
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郑镜思读着读着,突然眼睛泛红,轻声道:“未曾想文宣大哥,与三姐竟恩爱如斯。”
第一百九十一章 诗名动荥州
杨守文所用的咏柳诗,是源自于白居易的板桥路。
诗中体现的更多是一种男女间的恩爱轻易,但却借助杨柳准确的表达出来。这自然不可能是杨守文的爱情,在郑镜思等人眼中,这更多表现杨承烈对郑熙雯的思念之情。杨守文作为两人的孩子,可能正是理解了这种感情,才做出这样的诗词。
这诗词应景,更别有深意。
郑镜思和郑长裕齐声叫好,郑家子弟更连连喝彩。
若以应景而言,杨守文这两首诗都比不得贺知章的《咏柳》。可问题是,杨守文现在代表的是郑家,而咏柳却是贺知章所作,和潘家并无关系。这是潘、郑两家之间的比拼和争斗。所以大家大可以不去理睬别的,以两家诗词分出高低就行。
潘华,目光呆滞。
而潘家子弟,则噤若寒蝉。
而杨守文的表演并没有就此而结束,相反在做出了板桥路之后,他旋即蘸饱了墨汁,在墙上又写下了《柳枝词》三个字。
“兕子这是要……”
郑镜思顿时直起了腰,露出狂喜之色。
他有一种预感,接下来的诗词,必然会和今日的斗诗一起,成为众人口中的盛会。
“洞林湖上柳垂桥,风引蝉声送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