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页

短短几天之内,《安庆新闻》的销量就到了每天一千份的水平。既然是机关报,也不担心没地方发。韦泽也不想指望这报纸挣钱,他暂时把《安庆新闻》的印刷量定在了一千份。

而韦泽在此时在总参谋部里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财政预算。

“我们计划在八月前,把部队扩充到三万人。所以,到了八月的时候,能否征集到至少够养活这三万人吃的粮食,至关重要。除了这三万人的部队之外,还需要养活新开办的军工厂的工匠,以及其他非战斗人员,完粮纳税的最低底线先定到五万人吃一年的粮食。”

韦泽在会议上侃侃而谈,听韦泽讲话的将领们都有些云山雾罩的感觉。太平军这一路打过来,都是走到哪里抢到哪里。即便是对穷苦百姓不动一毫,但是对满清官府以及富户可是从不放过。让这帮想拿什么就拿什么的兄弟突然间建立起有计划,有预期的去建立一个根据地的概念,实在是有些难为他们了。

张应宸有些糊涂地问道:“丞相,我们让地方上按时交粮食不就行了,既然到地方上的工作组都差不多选拔好了,把他们派出去就行了呗。何必咱们要先搞这个预算?”

韦昌荣喜欢和张应宸拌嘴,他笑道:“你怎么知道各地有多少田亩,这些田亩应该交多少粮食?”

张应宸不乐意了,他质疑道:“让他们交粮食,他们还敢不交?”

韦昌荣笑道:“应宸,丞相方才已经说了,咱们以前跟流民一样,从大户家弄钱粮,可以看作过路的时候肚子饿,见到别人的鸡,就把鸡杀了吃肉。现在我们是坐地户啦,这税收就跟养鸡一样啦!咱们自家地面上的鸡不下蛋,你上去一通棒打会管用?你把鸡打死算了。”

韦泽听了这之后心里头苦笑,让原本类似流寇的太平军建立起坐地户的认识已经不容易,不得不用养鸡来比喻。这境界距离为人民服务实在是太远了。

张应宸一个永安城城里人其实不太懂这个,被韦昌荣这么一通说教,他心里头也不怎么服气。但是韦昌荣也没有自行发挥,完全用的韦泽的话。加上听了韦昌荣这么一番说道,张应宸倒也有些理解了韦泽的税收政策所在,所以他也不再吭声了。

倒是吴家镇出身的阮希浩,皱着眉头说道:“丞相,这么干的话,安徽本地富户会不会继续欺压手下的佃农?”

听了这么有见识的观点,韦泽心中一乐。阮希浩出身于被当地土家的豪强吴家镇欺压的六个客家村落之一,很明显,阮希浩的屁股并没有坐在地主豪强那边。

但是韦泽也不敢完全相信这点,他问道:“那阮兄弟觉得应该如何?”

阮希浩答道:“若是我说,便把豪强的地都给收了,平分给百姓耕种。那时候所收的粮食皆归于圣库,百姓若要吃粮,从圣库里头支领。这不是更好!”

韦泽是不在自己的部队里头传什么拜上帝教的,更不用说什么天朝田亩制度,但是阮希浩仅仅从自己听说的,以及韦泽部队中运作的圣库制度,就能想出与天朝田亩制度很类似的体系,韦泽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太平天国早期传教的时候竟然能够得到那么多基层百姓的支持。小农体制下对于“均分土地”的均匀是共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