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菊亲自泡了茶,听说了云玥在外面的事情,家里都担心得不得了。见云玥没事这才放心下来,放下茶杯便盈盈出去。
“侯爷!李斯前来请罪!”李斯说完,便站起身来一躬到地。
“驭下不严你是有的,可哪里又能够明如水清如镜!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我还是懂。既然生活在这懊糟的世上,还是得和光同尘。这一点,我不怪你。
这一年多,我出使六国的折腾。你在平凉撑着局面,对外有吕不韦施压。内有这么多俘虏,要让他们干活,又得防着他们暴动。管的松了严了,都会有事情发生。也难为你了!平身吧!真的不怪你,别往心里去。”
云玥说完,李斯才直起身子。想到这一年多的不易,眼睛有些发潮。
“侯爷明鉴!吕不韦哪里倒还好说,他几次想派人来搅合。可咱这平凉地处荒僻,又紧邻着匈奴人。加上西域民族众多,任谁也不愿意来。
即便来的,放去沙漠里吃两天沙子,自己也就走了。
最难的便是这内政,平凉不同于别处边塞。咱们城里的俘虏奴隶,比咱们平凉城的人口还要多些。军卒就那么多人,只能提拔那些军中退伍了的。女子只能任命一些军官婆娘,当做仆妇管着她们。
人手不足之下,难免会任用一些歹人。虐待的事情是有,不过总体来看还是个案。绝大多数人都有衣穿,有饭吃。更有许多还住进了瓦房,只有那些跟随工地迁徙,居无定所的才住帐篷。不过那些人也很没有异议,他们本就住帐篷,有吃有穿已经比在部落里还好。”
第8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李斯见云玥盯着自己不说话,赶忙接着说道:“咱平凉属于大秦土地,自然行的是秦法。可如今,别说知道秦法的。就算是认识几个字的人也不多,那屠掌故的确为人刻薄。奈何也只有他识得一些字,会一些算学。这才勉强让他来府里帮忙,谁想到……!”
“你不是从玉山带来那么多学生么?都哪里去了?”云玥想起了李斯的七十二门徒,那些从玉山下来的小子。倒算得上是这个年代不错的人才,尤其是算学。跟自己学过之后,当世难有出其右者。
“早就洒到各处去了,如今哪儿哪儿都缺人。只要识字的,都有差事派。现在我身边连一个都没剩下,不然怎么会用屠掌故那样的人。”李斯无奈地说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大批量的培养人才,才是长治久安之道。这次出使,齐国有稷下学宫,燕国有黄金台。楚国也有无数的士子汇集寿春,都是人才啊!
如今我思虑着,其一派遣人员去各国招募。咱们平凉不缺钱财,只要真正有才华必然让他满意。其二,咱们应该开办书院,培养自己的人才。你那些学生里,挑一些好用的凑出十个人来。”
“侯爷!一个萝卜一个坑儿,一个都抽不出来。更别说十个!”李斯顿时就急了,现在他真是无人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