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回来,相熟的学生纷纷上前见礼。
李若水站上一处石阶,将皇宫中之事说了一遍,然后心情沉重地道:“京城之大,已容不得我等静心读收了,诸君皆是读书种子,国之栋梁,朝廷养士百年,报国只在今日……”
“李博士还是算了吧,我才没有兴趣去与周公为难。”
“正是,宗尚书被捕,博士不让我们去为他申冤,如今难得周公坐不住了,要为宗尚书申冤,李博士奈何与之为敌?”
“周公那句说得不错,诛一独夫纣矣……”
“那不是周公说的,是孟子说的!”
太学生们相互议论,虽然也有支持李若水的,可是与他想象中众人纷纷响应的场景完全不同,支持他的只有寥寥数人罢了。
若换了秦桧、张邦昌在此,肯定会以周铨得势之后要断绝科举之途来蛊惑众学生,那样的话,倒真能说动他们。偏偏李若水对周铨的计划可没有秦桧这么了解,他翻来覆去,只能以忠义相激,但是经过这么多事情,太学生们也都看透了,只有几个头脑简单的才会被他激起,其余人,个个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却是李若水没有深思的:朝廷要废三舍法,直接侵害到这些太学生的利益了。
原本在宣和三年,赵佶就有意废三舍法,以此表明自己和新党一派分离的态度,但当时有周铨支持的蔡京甚为强势,赵佶此想未能实行。赵桓上台之后,对于新法深恶痛绝,也同样将三舍法当成了突破口。他不顾内忧外患的事实,执意要先废三舍法,这件事情,早就闹得太学生们人心惶惶。
李若水声嘶力竭,拼命鼓动,可是太学生们大多不理睬,就是几个支持他的,在发觉众人态度不对之后,也悄悄溜到了大队人中,唯有两三只小猫阿狗,还紧紧跟在李若水身边。
看着这两三只小猫阿狗,李若水心中一片苍凉。
未曾想到,赵宋皇室失民心竟然到了这个地步!
凭着这几人,在京师中肯定掀不起风浪,说不好听点,就是几个火铺的铺兵,便足以将他们平定下来。
难怪周铨敢放他离开,想来周铨是看到了这一点。
李若水无计可施,时间却在他的焦躁悲愤中迅速过去,一道道朝廷的决议传了出来,一份份文告贴上了大街小巷,一队队原本看守宫室的禁军开上了城墙,一个个青壮纷纷加入护卫汴京的队伍——无论李若水愿不愿意承认,在幽禁了赵桓之后,京师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