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3年春,原汉室宗亲,太傅刘虞,在魏公公孙白等人的拥立之下,在邺城祭拜天地,隆登大宝,改年号为永汉,成为大汉历史上被史家认可的第二十五帝。
同时追刘协谥号为懿,史称汉懿帝。
温柔贤善曰懿、温和圣善曰懿、体和居中曰懿、爱人质善曰懿……懿,自然是美谥。其实历史上曹睿给刘协追谥为献,也是一种美谥。献,博闻多能曰献、惠而内德曰献、智哲有圣曰献、聪明睿智曰献……并非从字面上理解的意思将皇位献给曹丕。不过虽然只是历史上的曹氏追谥,如今历史已偏移,这个谥号和曹氏已没什么关系了,但是公孙白还是不愿用曹家的谥号。
新帝登基,自然是要封赏群臣,公孙白原本应该是第一个要封赏的,奈何其爵位已到顶,再往上就是封王了,在这敏感时期就算刘虞愿封公孙白也不敢受,于是恩赐加到了儿子公孙瑜和公孙琨的头上,两个小崽子尚在吃奶便被封为三等侯(亭侯)。
公孙白不能再封赏,麾下的谋臣武将官阶却都不高,此番却得突飞猛进的晋升。
赵云被拜为征南将军,郭嘉拜为太常,庞统拜为卫尉,徐庶拜为少府,拜陈群为太仆,拜沮授为大司农,拜田丰为光禄勋,张郃拜为镇南将军,张辽拜为镇西将军,太史慈拜为镇北将军,高顺拜为镇东将军,颜良拜为安东将军,文丑为安北将军,田豫为安南将军,高览为平南将军,其余诸将各有封赏。
封赏完毕,新君第二道圣旨便是下达讨伐曹操的命令。
邺城南门外。
公孙白麾下三十余万大军屯集。营帐连绵数十里。
最前头搭着一个三层的主将台。台上插满五色旗帜,正中间竖着一面大旗,上书一个斗大的“汉”字,在大汉龙旗的旁边,又有一杆绣着“公孙”二字的大旗,两面旗在风中猎猎飘扬,令人豪气骤生。
台下戈戟如林,甲衣如雪,接天铺地,连绵不绝。一面面大旗书写着赵云、张郃、太史慈、张辽、高顺等将领的姓氏。
五千白马义从居中,左右分别是墨云骑和飞狼骑,共三万精骑,再往两旁,则是十万太平军、八万解忧军和十万安济军,合计三十一万兵马,后面更有辎重粮草无数,杂兵、辅兵等如云。
三十余万兵马,个个手臂之上,头盔之上全部包缠着白布,一眼望过去,尽是白茫茫的一片,如同白色的海洋一般。
只见公孙白长身玉立,头上缠着白布,身上披着雪白的长袍,腰悬三尺青锋,慨然走上主将台。后面赵云诸将各分立两旁。公孙白接过边上递过来的三炷香,虔诚的拜了三拜。慷慨而略带悲泣的声音大声念道: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曹操,乘衅纵害,弑杀至尊,虐流百姓。白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大汉子民,齐心戮力,以至臣节,必无二志。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其声激昂,其语哽咽,泪流满面,神情悲壮。众人无不热血沸腾,涕泪交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