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等到出了院门口徐诗梦才想起来,李美凤昨天和她说过,今天要陪着家里的老太太去赶集,所以她今天上午才没过来。

这下要找谁去求援?住的近的人家里在没有与她年龄相仿的女孩子,男孩她也不熟悉呀!

愁眉苦脸的徐诗梦回到院子里,正遇上徐老汉在院子里劈柴,他被孙女拧的如同掉酸菜缸一样的脸逗乐,笑呵呵的问:“诗梦,你这是咋的啦?吃着野酸枣了?”

“爷,我想写日记,可是我不知道写什么。”

“那日记都要求写啥?”

“写啥都行,但最好是有点意义的,或是不长经历的,反正不能写普通的睡觉吃饭。”

徐老汉闻言想了想道:“那我一会上粉坊去漏粉条,你要不要跟着一起去?说不定到了那边瞅瞅看看就知道要写啥了。”

爷爷的话让徐诗梦眼前一亮,连连点头道:“要去,要去,我要跟爷一起去。”

在乡村粉坊、磨坊豆腐坊是老百姓们生活最离不开的三座工坊。

基本上每个村子,都会有这三座作坊,就算凑不齐三家,一家两家也总是有的,这样生活才会方便。

徐家村人口少,就只有一间粉坊,但他们徐家村的粉坊做出的粉丝却是远近闻名的好吃,所以每到年节的时候,过来徐家村买粉条、粉丝、粉皮的人就会络绎不绝。

徐元海去粉坊,没有带钱却去地窖装了一大麻袋的地瓜,也就是学名为红薯的一种粗粮。

那一麻袋地瓜分量不轻,徐诗梦帮着她爷爷往自行车后架子上抬的时候,感觉这一麻袋地瓜最少得有一百斤。

把地瓜固定好后,徐老汉踹开车梯/子,推着自行车带着大孙女往粉坊的方向走去。

徐家村的粉坊位置在村口第二家,院子很大门口位置宽阔,可以停下四、五辆大马车。

经营粉坊的是徐宏远,算起来和徐诗梦的爷爷还是五服之内的族亲,虽然对方的岁数并没有比徐元海小多少,却要喊徐元海一声老叔。

徐诗梦对徐宏远家并不太熟,因为他们家没有和徐诗梦年龄相近的女孩,他们家四个孩子,两个已经上了初中,还有两个怀里抱,都是徐诗梦上下够不着的岁数。

进了腊月粉坊这边的生意特别好,徐宏远家大院的门口停了很多的自行车,都是过来买粉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