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得冷锻甲,孤将在军中重组陌刀大阵!”最后,李从璟如是说道,“一旦如此,来日之陌刀阵,威力必定更胜以往。”
唐朝之后,影响力突出的陌刀阵不复现世,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威力堪称空前绝后,让人不能不神往,史说其阵“进如光墙,人马俱碎,守如城壁,陌刀如墙”,作用可类比后世坦克一二。
军备研究处的两位老人,徐半仙、刘老实在听闻李从璟“冷锻”的说法后,先是惊愕,而后面露疑惑道:“冶铁之法,高热铁软,方能改变形状,若是铁冷,便是形状已定,这却如何再行锻造?”
这倒是问住了李从璟,他后世那点可怜的物理知识早就还给了老师,哪里还记得个中细节,能知道冷锻这回事已是难得了,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沉吟了好半晌,李从璟道:“冷锻,就是对物料在回复热度以下进行的锻造,铜、铁、铝在寻常热度下的锻造成型,即是冷锻……”
说了半天,也自觉没说透彻,于是道:“具体如何,得需要诸位大匠琢磨,孤见识有限,只能以此抛砖引玉,望诸位能不负朝廷厚望。一旦冷锻之法成,则大唐铠甲当独步天下,此为青史留名之功勋。”
既然说不清楚,只能以大义和名利作为诱惑,让他们自个儿去想办法了。
徐半仙、刘老实一听能青史留名,张大了嘴巴,那一向是士子的专利,现在他们也能如此,岂能不心动非常,当下也顾不得再问什么,连连点头作出保证。
李从璟微笑点头,表示很满意。
刀枪、铠甲说完,再说弓弩。
除却旅臂短弩这些小弩,大型弩具一般都是抛射,秦汉时中国弩便已独步天下,缺点是射速低,因此军中一般都是弓、弩皆有。
唐军中的弩一般有四种,射程三百步之伏远弩,射程二百三十步之臂张弩,射程二百步之角弓弩,射程百六十步之单弓弩。至于旅臂短弩,射程百步左右,短小易携带,使用快捷,多为斥候装备。
除此之外,便是车弩,又称床弩。车弩十二石,以抽转车张弦开弓,弩臂上有矢道七条,居中矢道置一巨箭,长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铁叶为翎,左右各置三支略小箭矢,诸箭齐发时,“所中城垒无不摧毁,楼橹亦颠坠”,绝对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此前在幽州时,李从璟曾让刘老实研制改进弩具,要求射程三百步,而能加快发射速度,临阵能多发一矢。
此事说来简单,真做起来却是极难,耗费数年,在李从璟进入渤海时,颇有眉目,后来证明工艺并不稳定,常使弩具崩坏,此事遂罢。而后,刘老实转而研究强弩,着重提高射程。
如今,此事又有了眉目。
“要临阵多发一矢,若是着重于提升弩具发射速度,实不可为,但若是着重于提升射距,则同样可收获此效,且效用要大得多。”当时刘老实对李从璟说这番话时,羞得李从璟恨不得找地缝钻下去,这实在是丢脸丢得太大,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这话真是不假。怕就怕明明不知,却要装作知道,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