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这一路奔行,碰到了不止一两股契丹游骑,这些契丹游骑,少的十数人,多的三五十人,却都不是如今状态不佳的安重荣、赵弘殷等人能都应付得了的。
从建安城到营州,这段距离有四五百里,正常情况下,以骑兵脚力,赶得快的话,五六日怎么都到了,然而这段路程的艰辛程度,却是大大超出了莫离和桃夭夭之前的预料。
前来围追堵截的契丹军队,一波接一波,让他们的归程变得分外艰难。
而契丹游骑能够跟上来围追堵截,这说明他们的行踪已经暴露了。
安重荣、赵弘殷等人,本就对救了他们性命的莫离、桃夭夭感激不已,又见军情处因为救他们,与契丹火拼,而暴露了行踪,现在被契丹军队咬着不放,无不愧疚万分,情难自己。
第344章 谋利有成志士归,去王称帝性未改(上)
幽州城最高大的建筑,无疑是城楼,高达五丈的城墙上,耸立的城楼又高出数丈,彼处视野极佳。李从璟入主幽州之后,对节度使府邸,并未大做整修,在贵为节度使后,现有的生活品质已经让他很是满意,他对个人生活的要求不高,因是也从未花钱为自己做过什么。但有一件事例外,他在节度使府邸内,建起了一座极其高大的阁楼,这座阁楼之高,几乎能与城楼比肩。
君子乐山,仁人好水。登高望远,志士喜为之,尤其是胸怀远大者,更是乐于此道。李从璟筑城此楼后,时常登上楼阁,或俯瞰幽州全城,或远眺苍茫北地,更将其命名为“致远阁”。
依照李从璟的记忆,今日是小年,也就是腊月二十四,小年夜又称小团圆,是离家游子归来,与家人团聚的时候。
这日夜,李从璟在设厅设宴,邀幽州文武官员相聚,布施恩德,以收买人心。无论是治军,还是治吏,都讲究恩威并济,李从璟手下的事,无论是军纪,还是官场规矩,都很严明,然而在此之外,他并不吝啬表现自己的随和,而表现随和的方式,除却与人相交时言行举止平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散利。这一年来,李从璟在幽州谋事有成,府库充盈,是以借今日之机,他大赏群臣。
一夜欢庆,子时过后,一众文武官吏才心满意足散去,李从璟也离开设厅,只不过饮酒颇多、走路都有些摇晃的他,却未回去后院歇息,而是一步三晃登上致远阁。李从璟虽然脚步不稳,但神志却清醒得很,登上致远阁顶层,扶栏远眺,整个灯火辉煌的幽州城都在脚下。
万家灯火,每一盏灯都会照亮一个团圆。
冷风扑面,李从璟精神为之一振,他默然伫立良久,不知在想哪些事,也不知在念哪些人。
良久,身后传来有人上楼的声响,听见脚步声,李从璟没有讶异,也没有回头。少顷,装饰贵气端庄的任婉如走到李从璟身后,轻柔为他披上一件虎皮大氅,脑袋靠在他的肩膀上,轻声问:“想什么呢?”
李从璟的目光柔和而宁静,只不过夹杂着淡淡的忧虑,他道:“催促莫离南归的消息已经发出去一个月,算算脚程,他们怎么都该已经入了平州,但连日来却没有半分消息传回,我深为之担忧。辽东战事胶着,数万契丹大军虎视眈眈,他们这一路归来,路可是不太好走。”
莫离与李从璟的交情如何,任婉如自然是知晓的,闻言她眼中也流露出担忧之色,“莫先生没有大军随行在侧,要穿行辽东,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从辽东至此,有东西两条路,也不知莫先生是经营州南归,还是走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