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页

李从璟指着面前的酒壶、酒杯,嘿然笑道:“若非识货,今日本帅岂会煮酒侍英才?”

苦笑摇头,王朴表示很无奈,“对朴手中这份珍奇而言,军帅这个价钱,却是太欺负人了些。”

李从璟眉头一扬,问:“那你到底是卖,还是不卖?”

“卖!”王朴果断道,站起身,整了整衣裳,从怀中掏出一本册子,正正经经而又恭恭敬敬的递给李从璟,“军帅,此即朴此行所得,如今尽数写于册中,呈现军帅,名为‘安边策’!”

李从璟大喜,一把将王朴手中的册子拿过来,听到王朴的话,眼神有些怪异,“安边策?”

“是,的确是‘安边策’!”王朴恋恋不舍望着被李从璟抢过去的册子,眼中的忧伤如同眼睁睁看着自家小媳妇儿被人掳去,格外楚楚可怜。

李从璟没心思理会王朴此时神情,迫不及待打开书册,细细看起来。

在这份书册中,王朴以他敏锐而细腻的眼光,对李从璟现下对幽州各项军政大事在各地施展的具体情况,做了入木三分的分析,同时也对幽州那些没有经过李从璟改变的军政之事,是怎样一种面貌,进行到了一针见血的慨述,在最后,王朴以他非凡的见识,直达根本的见解,为李从璟往下如何改善幽州军政,献上了计策,也即所谓的“安边十策”。

无论是王朴对当下幽州军政情况的见解,还是他献出的计策,都可谓是深刻而独到,前者深入源头,后者对症下药。若是依照王朴所献之策,李从璟一一改善的话,用不了多少时间,必能让幽州军政的面貌,再有一个飞跃性的改进。

正如王朴在书册结尾所说:“君主贤能,施仁政于民,则民众归附,君主以德予民,则民以性命报之。仁政、恩德之行,重在官吏,治民首在治吏,古今凡出明政之世,无不吏治清明,故而‘十策’之首,在于整顿吏治,‘十策’之核心,在加强军力,‘十策’之归宿,在于万民归心。万民归心,则能使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而其国,虽虎狼环饲,不能坏之。治国如此,治理一地亦是如此。”

李从璟将书册合上,站直身子,整了整衣襟,向王朴深深一礼,“先生大才,幽州必赖先生以强。今我欲拜先生为长史,先生可愿?”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王朴也不矫情,规矩回礼,而后又露出一个欠揍的笑容,“若是能加肉加酒,那就更好了!”

第343章 同光二年将去尽,行远何处觅归程(下)

同光元年五月,李存勖在魏州继位,随即灭梁,入主中原。同年秋,李从璟北上幽州,出任卢龙节度使。在收复平州,击退耶律倍、耶律敌刺攻打扁关之军后,这一年也宣告结束。

同光二年春,李从璟于卢龙九州之地,行屯田之事,由是拉开整顿幽州军政大事之序幕,随后,李从璟精兵汰弱,大兴工矿,繁荣商业。同年秋,幽州丰收,卢龙由是府库充盈,李从璟遂招募一万新卒,再建屯田之地三。深冬,李从璟以王朴为长史,整顿吏治,开始了彻底改变幽州军政面貌的征程。

亦是同年,渤海国军队攻占辽东半壁江山,与契丹久战不休,入冬后,大明安归国,遂统领渤海国军政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