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页

“这是我打下来的城,是我护卫的民啊!”李从璟脑海中蹦出这么一句话。

“兔崽子,滚滚滚,好生跟着将军去征战,护边击贼,不要在老子面前做女儿之态!”一阵呵斥传入李从璟耳中,他循声望过去,就见一个老者正在对一个儿郎摆手。那儿郎披甲持刀,在老者面前跪下,磕了三个响头,方起身一抹泪,转身大步离去。

一身青袍的李从璟与儿郎擦身而过,老者看到李从璟,顿时露出惊奇、喜悦之色,小跑过来,远远就拜:“小民见过将军!”

李从璟觉得老者有些眼熟,细想之下终于记起,这可不就是克平州城那夜,和众多百姓聚集于官衙前,与他说了不少话的老人么。他连忙走过去,扶起弯身的老者,笑着对老者道:“老人家不必如此,近来可好?”

“托将军的福,老头子好着呢!”老者笑着答道。

与老者寒暄两句,李从璟问:“方才那军士是老人家的儿郎?”

说到这,老者一脸自豪,欣慰地笑道:“不错,是老头子那不成器的儿子!不过他到底比老头子有出息,当年我年轻时想从军,但因为个子矮没被选上,如今他倒是幸运得很,进了将军的百战军呢!”说完,看向正离去的儿郎,满面笑意。

夕阳的余晖中,披甲持刀的儿郎身板笔直,在人群中大步行向城外的军营。

金黄的阳光洒在老者布满皱纹的脸上,将他干涸的眼眸映得发亮,愈发显得笑容慈祥。李从璟静静看着这一幕,那一刻,他竟觉得老人的神色,带着神圣的光辉。

第232章 十年国辱自今雪,永无休止的战争(十四)

两日后,李从璟率领大军离开平州,向营州进发。

在离开时,他将杜千书留在平州,并任命杜千书临时充任平州刺史,处理平州一应事务。练民为兵、整治耕地、管理渔场商路诸事繁杂,平州又是开头,重要性不言而喻,需得人坐镇指挥,杜千书虽年轻,然有政才,加之有赵钟鸣辅助,当能为李从璟稳定、发展好平州。

君子都在白狼山败营州援军,之后便一直驻扎在白狼山侧,没有前行。平州的补给线只能到此地,无法伸长太远,再拉长距离就有压力,况且营州境内并非太平之地,因其地广人稀,官府控制力薄弱,于民是害,于各种山贼、马帮势力则是大善,使得此地鱼龙混杂,局势莫测。乱世人心丧乱,在大军未出时,不可不小心行事。

君子都在平州的伤员并未随行大军进往营州,在平州守军还未招募、训练完毕时,此地也需要大军驻扎护卫,况且训练新卒亦需教头,李从璟将小半君子都留于平州,以君子都的战力、军貌,他相信这对平州守军的素质,会是一个不错的影响。平州是新克之地,地理位置又重要,是契丹东入幽云门户,日后必为久战、激战、苦战之地,李从璟需要平州守军皆为精锐,如此才能胜任防守重担。

北上途中,信报一直接连不断,军情处、君子都将营州境内、契丹境内的敌军动向整理成简单的文字,尽数汇报给李从璟,让他虽相隔千百里,能对前线形势了如指掌。此番北伐,大军第一个对手仍是营州契丹军。

李从璟在白狼山与君子都成功汇合,虽经历一场大战,君子都伤亡并不大,郭威、林英、林雄等人来相见时,神色振奋,对攻下营州充满信心。见天色不早,李从璟慰问一番,随即下令大军今日就地扎营,明日继续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