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完,杜千书向李从璟一礼,“请斩国贼!”
三年前,契丹蛮贼入境劫掠,其军至村外时,杜千书正读圣贤书,于窗前亲睹田中亲人死于契丹马刀之下,眼见村镇毁灭契丹血腥之手!逃离小村时,他泪流满满,回身跪立而拜,对血与火中死难的亲人立誓:今生必领王师杀国贼,灭契丹,报此血海深仇!
孤身入契丹三载,忍辱负重,如履薄冰,度日如年,而能知契丹国事。三年后,离契丹,归幽云,入军府,献计划策,今,终得随王师出义兵,击贼诛逆!
杜千书手持斩字令牌,昂然步入场中,目冷如冰,神色如铁。将令牌高高抛起,他对待斩的卢文进等道:“今我为护国军,尔为叛国贼,我当为国诛杀尔等!”
“斩!”
声落,刀落,人头落。
万千百姓,齐声欢呼。
第229章 十年国辱自今雪,永无休止的战争(十一)
平州城攻下时,李从璟曾向平州境内各县发布通告,令其投降。如今半月过去,各地陆续上表,纷纷表示愿意归降,重归大唐管辖。对此,李从璟依例上奏朝廷,请朝廷斟酌这些地方的人事调动,当然,惯例这些地方的郡县官吏不会有太大变动,真正受朝廷重视的,是平州刺史、别驾等高级官员和驻军的安排。这些都是后话,暂歇不提,当下,平州境内却有一地,面对李从璟的勒令毫不配合,还私杀了前去送信的官吏。
眼下稳定平州是大局,各地识趣归降自然省力,若是作困兽之斗,李从璟也不会心软,州城都已被拿下,地小、军少的地方郡县,他当然不会姑息养奸,必当以雷霆手段灭之。
这回,没有大费周章召集诸将议事,李从璟直接叫来李彦超,将平定顽贼的任务交给了他。
自前日百战军先于卢龙军几个时辰攻破北门后,李彦超就再没在人前趁意气之争,对百战军的战力表示心服口服,这几日碰见孟平,也不再争锋相对,温和有礼得多了。接到李从璟军令,李彦超胸膛拍得叮当响,“军帅放心,玄菟区区弹丸之地,竟敢不识时务,意图顽抗,末将只需两千兵马,旬日之间定缚贼将来见军帅!”
“敌虽弱,亦不可轻视,其既能于此时此境拒不归降,若非利欲熏心,必有所持,将军需得慎重。”李从璟叮嘱一番,让李彦超自去准备,来日发兵玄菟。
军事上的事李从璟亲力亲为,民政上的事他只是总揽大局,让杜千书领人去具体施行。之前百战军入城巷战时的告民书,对迅速攻灭卢文进、减小百战和卢龙两军的损失,起到了不小作用,如今战事完毕,自然要兑现承诺。各种杂事挤在一处,多得叫人头疼,而平州城内原有官吏自然不能用,百战军中随行文吏又不多,是以这几日杜千书带着他们忙得焦头烂额。
为此,李从璟专门给幽州李存审和卫道去信,让其派遣得力官吏前来助政,另外,在平州城张榜求贤,也不奢望有何大才,能识字办事即可。得益于李从璟那日夜与平州百姓在官衙前的谈话,和安民之策,平州城百姓对配合李从璟工作热情颇高,每日官衙外都会有许多人前来应招,让李从璟能择优用之。
和李彦超言谈毕,李从璟走出厅房来到门口。院中有一棵柏树,如今已是仲秋时节,叶黄枝秃,随风而荡,秋意浓厚,然主干依旧苍劲,傲指苍穹,别有一番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