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进及其所属团体的成长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近乎完美的节奏,在每一步做每一步该做的事情,或许在出兵辽东上还值得商榷,但在这之前,赵进的每一步都是为了自己的壮大,而且是为了自己不引人注目的壮大,即便后来和明帝国发生冲突,每次冲突都没有盲目的扩大,尽管时人和后人来看,在那个时候,稍微进行冒险,或许就能更早的享受到胜利的果实,但赵进始终很谨慎。
这种谨慎本身更说明赵进的计划和目的性,不过,依旧很难想象,在赵进的直属武装只有二百人,三百人的时候,他怎么会有那样的雄心壮志,怎么会有信心对抗近乎万倍与他的敌人,我们只能把这个解释为英雄壮志……
在大汉官方史书成为“潜龙”的时期,赵进经历了无数风波,也经历了一次真正的危机和挫折,没有任何一方的研究否认这次挫折,但没有人认为这次挫折对大汉帝国和赵进本身有什么样的影响。
孙大雷,追封的大汉帝国亲王,他的弟弟是赵进的亲卫,他的家族是大汉帝国最显贵门第的末席,次级显贵门第的首席,侯爵孙家所控制的造船业和纺织业以及采矿业,影响遍布整个世界,这个家族的事迹相信各位在很多地方看到。
这位死后尊荣,满门富贵的亲王,在生前只是个懵懂畏缩的少年,但这个少年在一次伏击中舍身挡在了赵进面前,自己被伏击者的弓箭射死,在很多帝国元勋的回忆录中,都提到了这一幕,而且都提到了赵进在当时的悲恸和事后会议时候的情不自禁,自然也提到了,陈昇、王兆靖、石满强、董冰峰、吉香、刘勇等帝国创立者的悲伤和回忆。
对于真正的史料研究者来说,这些回忆录的绝大部分都不过是为了提高自己身份的牵强附会,只有张虎斌元帅的那份可信,因为他是亲历者,也是当时唯一的幸存士兵……
大汉太祖赵进研究(三)
这次真正的危机不管从任何意义来说,都不过是寻常的战斗,无论华夏世界还是其他地区的各位帝王,从起家时起,经历过艰苦卓绝的死斗,经历过九死一生的危险,比起赵进遭受的这次来,都要艰辛许多。
在这次伏击战中,赵进第一次显露了超人的勇气和武力,他们几个人面对百余名亡命悍匪,以少胜多。
帝王少年时的神异表现,我们都已经看得太多,可这次徐州城外的战斗却不是虚构,无论官方或是民间,都有足够的记录作为铁证,要知道,那时候的地方政府和文人们还不需要讨好赵进。
附近发生的谷地现在已经有了很风光的名字“升龙谷”,也是富贵闲人们初到徐州必去的所在。
升龙谷伏击战在研究者看来,除了证明赵进的确有帝王潜质之外,另外就是对赵进心理有了一个影响,这个影响对大汉帝国建立和巩固微乎其微,但对于大汉帝国的所有功臣来说却是福音。
帝王登基后清洗功臣,已经成了权力游戏的常见玩法,在明太祖朱元璋这里更是到达了极致,对这种做法,尽管明里暗里都有各种诟病讥刺,但了解政治的人们也认为这种做法是必须的。
在大汉开过的功勋之臣中,无论是武将首席陈昇,还是文官首席王兆靖,以及下面负责方方面面的元老重臣们,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在大汉帝国稳固下来之后,都通过各种场合表达了自己离开权力中心,退隐安享富贵的心愿。
无论古今,无论东方或是西方,这种主动求退也是权力游戏的常见玩法,身为上位者的赵进理应顺水推舟,对内对外都营造出一种和和气气,皆大欢喜的局面,但凡是提出这种心愿的重臣们都遭到了严厉的申斥。
当赵进做出这个表态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是华夏官面上常见的礼节,当申斥一次比一次严厉,并且有具体措施实行的情况下,大家才意识到赵进这么做是真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