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也将会把自己手下接近一半的兵力交给立花宗茂,以便让他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而立花宗茂在听说了他的安排之后,略微地表示有些不解——因为这样一来周璞手下的军队就大大减少了,可能会影响到对京都的战事。
然而周璞却满不在乎。
幕府军队经过在姬路城的惨败之后,已经成为了惊弓之鸟,而且兵力也大大受创,留在京都的兵力不可能太多,他就算分兵之后还能够保有优势。况且板仓重宗也在之前的惨败当中受到了沉重打击,肯定也不敢再和大汉正面交锋。
所以对他来说,只要立花宗茂完成预定的任务切断关东和近畿之间的联系,那就京都就无异于是掌中之物了。
况且,他这样安排还有更为重要的考虑——他这次分兵,给立花宗茂的都是九州和西国那些豪族的军队,现在所剩下的主要就是二条康道和桥本实村所领有的、归属日本朝廷的军队,也就是说,日本朝廷的军队将会负责担当攻打京都的主力军。
这正是二条康道等人所极力跟他所要求的。
大汉在这次战争的一个主要旗号就是匡扶日本朝廷的社稷,让日本的纲纪得以恢复,而让直属于朝廷的军队去打下京都,更加会彰显出这一个旗号的正确性,而且日本朝廷在数百年来以来第一次拥有了一支能够直接统辖的军队,他们也非常想要来一次“衣锦还乡”。
另外,应仁之乱给这些公卿所留下的阴影实在太重了,在那场持续了几乎十年的动乱当中,细川氏和山名氏的大军互相对峙厮杀,几乎将京都变成了一片白地,让朝廷和公卿都饱受其苦,所以他们都不愿意这种往事重演。
在二条康道等人看来,这些藩军虽然现在是自己人,但是他们凶蛮成性,简直和野人没有区别,所以他们不愿意让这些人踏足到京都去,给京都带来新的劫难。
在他们的恳请下,周璞也顺水推舟,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决定让立花宗茂带着其他军队进攻奈良,而自己带着二条康道等人前去京都。
京都对日本的地位十分敏感,而日本朝廷对他来说又是十分重要的棋子,更加是号召全日本、打击幕府威信的旗帜,他也知道自己需要以最大的慎重态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经过了姬路城一战之后,虽然日本朝廷的军队损失惨重,但是他们残留下来的官兵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并且磨砺成了一支至少可以用来作战的军队,让他们来对付幕府在京都残存的军队也并不为难。
再说了,他手底下还有一支近乎于没有受过损失的大汉部队,足以给他击溃整个京都之敌的信息。
在周璞的命令之下,在大阪的大军很快就完成了分兵,然后向各自预定的方向进发。
因为幕府军队之前受创太重,所以各路军队的进发十分顺利,东乡重方如同周璞所预料的那样,很快就打下了堺市,立花宗茂一路进逼奈良,而周璞也沿着淀川一路进军,迫近到了伏见,也让京都开始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