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莫斯科城外二十公里以内全是俄国的守军,于是双方就在这交界的十公里范围内开始了没日没夜的炮战。
俄德双方从八十毫米山炮,一直对战到一百五十毫米以上的重炮,今天你敲掉我一个重炮团,我就炸残你一个步兵师。
由于双方鏖战一月有余,所以双方士兵对于双方的阵地和兵力布署实际上都极为熟悉,很多地段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可是只凭地形就可以猜测出哪里藏有大量的敌兵。
所以双方的炮兵哪怕是采用这种打地鼠式的瞎蒙方式,双方的战果同样不少,每一天的炮战都会增加上万人的伤亡。
而莫斯科城外每天几乎都有几十万发炮弹被倾泻在莫斯科的土地上,而炮弹爆炸后释放的强大动能,又烤的周边的空气炙热难挡,所以在莫斯科清凉的秋季,反而总能感觉到阵阵的热浪袭来。
而此时的莫斯科地区已经成为双方军工企业的演练场,各类新式武器层出不穷。其实交战双方都在谋划着如何才能给对方致命一击。
由于李铁的海南护卫军在与日军的对战当中使用过火箭炮这种秘密武器。虽然李铁已经大力的掩盖火箭炮存在的秘密。
可是对于火箭炮最初的设计者俄国来说,他们仅仅从战败的日军士兵口中描述的爆炸情景就基本推算出火箭炮的巨大威力。
不过由于当时俄国的火箭炮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所以真正可用于实战的火箭炮攻击力并不强,而且产量也不大。
可是正是由于李铁的到来,这一世的俄国人很重视火箭炮技术,在德国人进攻俄国人之前,俄国就已经生产出几百门各类型号,各种口径的火箭炮了。
如今莫斯科遭围,为了打破僵持的局面,更为打破德军数量众多的火炮优势,斯大林秘密下令军工厂大量生产120毫米口径的火箭炮。
由于火箭炮的生产工艺极为简单,而且射程也较一般同类的火炮远,所以俄国的军工企业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生产出上千门火箭炮。
而且这些军工天才们更是想到了将这些火箭炮安装到汽车上,并且将多门火箭炮并排安装在一起的办法以达到自行多管火炮的目的。
如此的设计思路很有后式多管火箭炮的雏形了。好在这个时代的火箭炮的射程只有不到八公里,如果能达到后世动辄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射程那么只靠火箭炮强大的攻击力就可以彻底的打败另一方了。
所以当俄国炮灰军还在与德国人血战的时候,莫斯科已经将这上千门火箭炮安装在几百辆发射车上,他们要给德国人一个教训。
同样是在十月中旬的一个早晨,俄国新成立的火箭炮师趁夜秘密驶出莫斯科,他们在出城十公里的防区布置了这上千门火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