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做了都是没意义的,比如跟挂逼较劲。
两艘大唐海军的航母分别是辽宁级首舰辽宁号,以及湖北级航空母舰贵州号。一艘是65000吨的大型航母,另一艘则是82000吨的准超级航母,分别可以携带舰载机75架和90架。英国皇家海军一边虽然动用了8艘航母,但是这些航母排水量甚至不太满2万吨,加起来吨位也不过是16万吨,也不比2艘大唐航母重多少。每艘英国轻型航母舰载机搭载量是25-30架,也就是说加起来至多为240架。这240架军机全部是活塞式战机,型号分别是战斗机飓风、俯冲轰炸机梭鱼、鱼雷攻击机大青花鱼。
比较起来,大唐海航舰载机数量虽少,但是辽宁号上有两个飞豹航空团,贵州号上直接就是一个飞豹航空师。原本唐军还研制了电子战飞机,但考虑到欧洲人贫弱的电子战能力,又是媚眼给瞎子看的情况,所以压根就没有上舰实装。其他搭配的飞机还是强-6入侵者攻击机,运-12舰载运输机、空警-2舰载预警机、直-16重型直升机和直-20中型反潜通用直升机。
空军此时战术搭配上,仍比较倚重强击机的前线突击能力和战场遮断能力,而主要执行反舰作战和空战任务的海航舰载机部队,愈发的觉得舰载强击机变得没有什么用途。万能的飞豹能空战,能带两枚甚至四枚反舰导弹,能携带制导炸弹进行硬点轰炸,能执行反雷达反辐射任务。尽管成本上略高,不过数千架的生产量加上成熟技术,也使得这款飞机其实费效比已经十分不错。反而强-6飞起来不能超音速,虽然载弹多,但是跟飞豹也差不多,这东西完全没有自卫能力,尽管能飞四五千公里远,不过实际航母不承担这个距离上的攻击任务,空军的轰炸机就承包了。
这样一来,海航越来越倾向于采购更多的多用途飞豹,而逐渐减少强-6的使用。强-6从18世纪初开始进入海航服役,总共生产了六百多架,甚至没有完全装备每一艘航空母舰。有人曾觉得可以将其改装为电子战飞机,但实际去改装飞豹也完全没有问题,于是强-6的地位也就彻底尴尬起来。
第935章 决战日德兰(十)
多达96架飞豹战机和12架强-6战机飞向了皇家海军的大舰队,虽然数量众多,但实际大唐海航舰载机部队并没有簇拥成一团进行作战。单体作战能力更强的新世代战机,更惯常用小编队作战,机动灵活。而且在雷达能够侦测到更广范围的时下,海航战机散布在更广阔的空域,能够做到互相支援,打击的层次也更好。
由于作战的距离并不远,只有不到五百公里,所以为最大化战斗效果,飞豹和入侵者都没有携带副油箱,而是都在翼下挂载了两枚鹰击-8,不同之处在于飞豹还携带了六枚空空导弹,而强-6入侵者只带两枚l-9作为自卫武器。
实际在设计时,这两种飞机都要求最大携带4枚中型反舰导弹,不过在实际操作中,海军认为这样做的用处其实很小,而且现在北大西洋方向的舰队弹药还是在省着用。
海航飞行员们很清楚,先手打击的目标,一定是英国人的航空母舰。在超70公里的位置上,英国人对大批大唐战机袭来的事情还一无所知,他们的雷达也无法有效地探测到这个距离。虽然有小规模的飞机正在执行警戒任务,不过都不在大唐航母接近的方向。
到达预定位置之后,海航飞行员们相继发射反舰导弹,这里的大部分飞行员其实还都是第一次发射实弹。就算大唐再有钱,也不可能给每个飞行员实弹进行训练,发射训练弹的机会都比较少,更多还是按照流程走一遍。但这并不代表海航飞行员们技术生疏,他们无一不熟悉相关的步骤,一丝不苟地完成发射。
两枚反舰导弹首先发射,按照飞行员的指引,导弹是指向一个疑似航母的目标,不过具体究竟这导弹会命中的是一艘航空母舰还是巡洋舰,并不是很容易确定。因为,同德国人一样,尽管英国人已经比较在意防空作战了,但他们的舰队仍旧比较密集。而鹰击-8是末端主动雷达制导的,在一大堆目标之中,并不那么容易号确定打中的是哪一个。
实际这种解决办法是加上一个数据链系统,可以将末端的情报反馈给发射舰艇上,但显然这个成本会比较高,不符合海军的预期,所以海军还是采购了这个简易版本。
英国航母在其舰队不是最大只的,也不是最小只的,也就是处于中间大小,所以要保证首先命中英国航母,还是略微有些困难的。不过同样值得庆幸的是,英国人的航母建造水平比较低,实际上采用了大量的民船标准,甚至连甲板都是木质的,一旦遭受攻击,其受损的程度也会比较严重的。
两枚带有试探性的反舰导弹,果然是没有命中任何一艘航母,一颗击中了英国人的一艘护卫舰,另一枚则击中了一艘重巡洋舰。不过算是不好运气中的好运气,护卫舰很轻,一发就重创了该舰,立即开始沉没了;而另一发则好巧不巧地穿透了装甲,直接打在了主炮的弹药库上,引发了强烈的殉爆,直接把这艘战舰的舰艏连同舰桥都给掀起来了,必沉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