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页

无目的地胡乱逃跑,躲避炸弹,也不是什么有效果的事情,有些军官组织士兵卧倒,甚至还有跳到河里去的,多少能有些效果,但是趴在建筑物或者帐篷里不出来,那显然就是最愚蠢的选择了。

这场轰炸,大唐空军造成了德军近7000人的伤亡,轰炸更是导致了周边的居民有超过四千人的死伤,大片房屋被毁,上万人无家可归。

德国政府对此更是极为愤怒,总统马恩斯发表讲话称,大唐主动地挑起对欧洲国家的战争,是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表现,为全世界的正义人士所不容。德国不会束手就擒,德意志人将会为了自己的荣誉和国家奋战到底。

由于大唐空军的空袭不仅大量杀伤德军士兵,更是对平民造成了极大的杀伤,有心的德国媒体故意将这些影像和新闻资料传播出去,造成了德国人乃至欧洲人的极大愤怒。原本德国人对大唐还比较友好,毕竟德国的建立跟大唐分不开关系。不过随着德国与大唐的渐行渐远,媒体的有意分化,德国人开始越来越对大唐的一些“霸道”行为感到不满,加之德国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抬头,更让德国人不喜大唐。这次大唐对德国的“偷袭”,还造成了大量无辜平民的死伤,更是让德国人彻底被点燃。战争和惩戒之声不绝于耳。

马恩斯执政德国二十年,在国内声望巨大,而且他还很有经验。马恩斯在第一时间,就宣布德国进入全国动员的状态,他不认为随便派出点军队打打仗就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德国必须孤注一掷,投入所有可以投入的筹码,才有可能获取最终的胜利。

另一边法国的情况也是类似的,欧洲各主要国家有关于战争突然爆发的紧急预案,其中全国动员,集中力量是必备选项。法军也遭到了大唐空军的打击,损失不小。不过驻扎比利时和荷兰的大唐空军的规模毕竟是有限的,只能发动战役型的攻击,无法全面地打击法德两大国。

唐军也有自己的麻烦,虽然比利时这时候选择置身事外,让唐欧双方在自己的土地上打,自己组织民众开始避难甚至离开本国。而荷兰却已经是摆明车马地要跟大唐作对了,大唐必须完全保证能够控制军事基地群的安全。

大唐陆军第3师在接到命令之后,向荷兰军队发动攻击。而这场战斗并没有预想中那样变成一场突袭,荷军枕戈待旦,也算是准备得相当充分。唐军的强击机机群首先进行战场空中火力密接支援,大唐炮兵也跟着打了一波,荷军承受了打击之后并没有彻底崩溃,而是依托防御体系负隅顽抗。

唐军第三师的机械化部队登场,荷军的坦克部队也开入战场进行迎击。只不过当荷兰坦克部队刚进入战场后,就遭到了大唐强击机以及武装直升机的联合打击,等到大唐的99式坦克与敌接战的时候,荷军坦克已经被打得不成样子了。

第910章 低地战役(二)

荷兰在加入欧盟之前,国防上面基本上倚重大唐。但随后荷兰开始视大唐的军事存在为绊脚石,而认为欧洲国家之间不存在争端可能了,所以开始打造自己的军事力量,并且编制了一支十万人规模的军队。

荷兰本身的国家政策是扭曲而撕裂的,主流民意一直无法完全地稳定,到底是倾向于大唐还是倾向于欧洲。不过,当资产阶级掌权的政党上台以后,荷兰开始明显地反对大唐。这跟经济原因分不开关系,荷兰产业界长期沦为大唐的跟班,基本上就是卖一卖大唐商品,辅助性地搞一下金融,利润的大头都让大唐商人赚走了。而大唐一直明确地反对荷兰搞自由主义的金融市场,如期货、证券等领域,大唐有着严格的法律,并且对荷兰也有掣肘,这使得无数想要发财的荷兰资本家十分不满。

所以荷兰与大唐渐行渐远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大唐在与荷兰的经济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而荷兰人眼红了,希望能够获得更多。假设荷兰站在欧洲的一边,荷兰将会成为欧洲航运的中心,并且采用更加激烈和盈利性更强的金融手段,这对于荷兰来说无疑是更有利的。当然,对于国家的健康和平衡发展而言,就不是那么肯定的了。

大唐陆军第3师很快击溃了在罗森达尔附近的荷军大约一个旅的部队,不过荷军的反应也不算慢,荷军立即出动了两个师大约三万人的部队把守马斯河防线。唐军在荷兰的主要地面部队的驻守在南部的提耳堡和北部的乌得勒支,罗森达尔周边荷军被击溃,使得大唐保证了在比利时方向的大量空军机场的安全。不过问题也仍旧不小,如果唐军不能突破马斯河防线,保护位于乌得勒支的唐军陆军兵营,那么那里大约八千多名陆军士兵和服务人员,将会遭到荷兰军队的围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