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唐军士兵抱着突击步枪冲向俄军的工事和坑道,伞兵战车则有效地提供者连续而强大的火力压迫。15师士兵的步枪不是长款的突击步枪,实际上是短突击步枪,也就是卡宾枪。大唐此时已经放弃了早前的s11(ak-47)作为制式武器,而是装备了大量小口径的突击步枪。这种新步枪型号为s16,设计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参考了卡拉什尼科夫和16的一些设计,搞出了一款自行设计的步枪。要知道轻武器基本上不可能存在十全十美的,必然有权衡和取重。s16型自动步枪仍旧沿袭了s11步枪的皮实耐用,能够适应多重环境的特点;其人机功能比较好,而且还能够添加各种战术组件。缺点是,这款步枪由于在设计上为了避免弹匣前部过热等问题,采用了工程塑料和加宽护木,另外工艺加工上也要求更多,所以其造价提高到了原来s11的两倍还多;另外由于没有设计折叠枪托,虽然保障了枪支的稳定性,但也同样造成这款步枪太长,携行并不是特别方便的问题。所以如快反部队在执行空降任务的时候,携带的是更短、射程也近一些的卡宾版本。
俄军此时士兵们装备的主流武器是仿造的大唐s1栓动步枪。这款武器已经成为了经典,德国等国在本国授权制造之后,别的一些国家也竞相仿造,成为了欧盟军队的制式武器之一。它的稳定性好,射击精度高、威力大,在俄罗斯等工业能力尚不能满足装备半自动或全自动的情况下,大量装备部队。
s1步枪虽好,但是其火力对比全自动的s16就差太多了。再加上大唐快反部队士兵们还有数十辆伞兵战车的机炮掩护,哪怕依仗防御工事,俄军也很难压制住唐军士兵,反而被他们杀到跟前,然后消灭。
15师部队也有足够的空中掩护,防御工事中的俄军被炸得抬不起头,唐军士兵则冲锋到他们跟前,然后朝着他们的工事发射火箭弹,或者扔出手榴弹,炸死里面的俄军士兵。
在这样的情况下,俄军根本没法有效的防守,很快被15师夺取背后的一道防线。在俄军混乱之际,唐军登陆部队也在掩护之下发起冲滩登陆,总共8艘两栖气垫船以及数十艘两栖运兵车踏水而来,从两栖攻击舰上起飞的10架直升机也携带上百名唐军士兵垂直登陆。俄军组织不起有效的反击火力,障碍物也被清理得差不多了,数百名唐军顺利地占领滩头,并且与15师快反部队进行配合,开始打击周遭防守的俄军。
大量俄军在被猛攻之下无所适从,最终选择向唐军投降,唐军也最终以比较小的代价夺占了滩头,确保了登陆场的安全。
登陆成功后,唐军顺势攻占河口城市赫尔松,俄军倒是有一个装甲团投入了战斗之中,但是这个装甲团的1坦克还没有接触到唐军的地面部队,就遭到海军航空兵舰载强击机的一波打击,被炸毁了大片。俄军的战场防空手段比较弱,并没有几辆自行高炮,更多是牵引的高炮,而且数量装备得并不算多。
在连续几日的战斗中,仅有四架大唐战机不小心被地面炮火波及而坠毁,飞行员仅有一名阵亡,其余都返回到了部队之中。
俄军在赫尔松仅进行了比较有限的防守,随后几艘大唐巡洋舰开入了第聂伯河,开始炮轰赫尔松,大唐陆军也在城外建立炮兵阵地,二百多门火炮轮番轰击城内的俄军。本来就不是什么大城市,俄军吃不住这样的攻击,也就自然投降了。
少量俄军在赫尔松顽固地与唐军进行巷战,只不过唐军非常霸道地一旦发现有敌人占据的建筑物,直接呼叫来强击机或者直升机将建筑打掉了,俄军的零星反抗起不到什么作用。唐军根本不忌惮破坏城市,这也使得俄军在火力差距悬殊的情况下更无法抵御唐军了。
归根结底其实还是俄军并没有做好与唐军战斗的准备,实际上整个欧洲联盟也是这样。吓阻唐军是一回事,真正与唐军开战是另一回事。如果俄军在海岸线部署十多万兵力,数千门火炮和高射炮,并且有足够的航空兵力量支援,大唐可能要取得胜利就更困难了。只是俄军并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在战场上处处吃瘪。
唐军拿下赫尔松,沿着第聂伯河继续往北,俄军急急忙忙地组织兵力,企图阻挡唐军抵达基辅,保护乌克兰的所属权。
第908章 抢先
面对大唐的军事突袭,欧盟也绝没有坐以待毙。虽然欧盟进行共同防御的初衷是吓阻大唐的军事行动,现在没有吓住大唐,但也必须对抗到底,显示欧盟的决心,只要能够击退大唐,那么欧盟就是胜利,从而进一步取得国际政治上的地位。
位于德国苏黎世的欧盟军事委员会总部,欧盟成员国通过一致决议,以整体的身份向大唐开战。值得一提的是,比利时在表决的时候选择了弃权,表示不参与对大唐的战争。这主要是因为比利时在军事上跟大唐牵扯甚多,甚至国内更是大大小小的大唐军事基地,驻有大唐陆军空军数万人。一旦开战,第一个遭殃的就是比利时,可能造成大量的平民伤亡。比利时既不想跟大唐为敌,也不能跟欧洲作对,所以处境比较尴尬。但尴尬也没有用,欧洲说要跟大唐打仗就打仗,比利时的弃权不会有丝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