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将多达九十多万兵力,部署在印度洋战区和欧洲战区。印度洋战区主要的防守区域在北印度海外领,以南有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地,欧洲人武装了当地人,不过规模也不算太大,大唐在印度海外领驻防10个师的兵力,其中5个师是印度师、3个师是日本师、2个师是本土师。
欧洲战区也成为大唐增强的重点,师级部队这次直接增加到了22个,包括本土师12个,日本师6个,欧洲师3个,拉丁师1个,总兵力超过40万,与北美方面的驻军相当。这些部队驻扎在荷兰、比利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达尔马提亚、色雷斯和迦太基等地,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上都是非常强的。
不过也有一部分人提出,在欧洲现阶段对大唐的对立气氛越来越浓厚的阶段,欧洲师由白人组成,似乎越来越不值得信任。不过大唐国防部还是认为,大唐各部队的思想建设工作和政治作风建设都是过硬的,欧洲师的可靠性毋庸置疑。
陆军部署了如此规模的兵力在欧洲,空军和海军也同样如此。伊斯坦布尔战争中,大唐空军可以说扮演了比地面部队更加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俄罗斯各大城市的轰炸,是彻底动摇俄罗斯人斗志的因素,也让欧洲国家一时谈大唐空军而色变。欧洲战区的空军部队部署,是偏重于歼击航空部队和轰炸航空部队的。运输机大唐可以部署在本土,战时可以直接投放到战区使用。
大唐空军在整个欧洲直接部署了多达15个歼击航空师,每个航空师编制72架战斗机,再加上备份,这15个歼击航空师就拥有超过一千架战斗机。大唐在欧洲部署的战斗机还是以活塞战斗机为主,型号是歼-2(拉-11)和歼-3(-51)。歼-2大唐总共生产了四千多架,歼-3大唐也生产了有两千多架,这两种战机也组成了大唐空军现在的主力歼击机部队。
欧洲战区的轰炸航空师也部署了8个之多,每个轰炸航空师共有轰炸机54架,加起来也就是四百多架。型号也以轰-3(b-24)和轰-4(b-17)这样的前线战术轰炸机为主。跟战斗机一样,由于知道这些东西被淘汰的速度是相当快的,新的武器一直在出现,所以大唐不愿意造太多短期就会落伍的东西,轰-3、轰-4和仿b-29的轰-5,各自生产了二千多架、三千多架和一千多架。
大唐空军现在主要生产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型号,分别是歼-6和轰-6、轰-7。歼-6和轰-6更另一位面中同名的存在差别不算太大,性能也很接近。轰-7则是一款参考图-95的四发大型螺旋桨远程轰炸机,作战效能和成本比起更早一代的轰-5(b-29)更加优秀。
像是空军的歼-6已经生产了好几年,就算是有限量的生产,年产量也在500+,仍旧是出于技术更新的考虑,歼-6在进行了6年的生产期之后就直接停产了,总产量为4500架。实际上只有大约一半的飞机装备了部队,剩下的战机封存备用了。
有人问为什么不直接装备所有部队呢?这有大唐空军不太愿意让欧洲人提前了解自己的喷气式战机实力的原因,也有大唐生产的歼-2和歼-3战机的机龄也都很新,直接退役也不太科学,所以还不如留下一半超音速战机,飞行员们定期接受训练,真正有需要的时候再大量装备部队。但实际上,大唐空军用山寨的拉-11和-51野马就能吊打欧洲空军,喷气式战机的用途可能真心不大。
喷气式战术轰炸机轰-6大唐空军已经获得了一百二十多架,轰-7也装备了一百一十多架,跟轰-5一样,主要部署在华夏和北美地区,一有需要就可以飞往欧洲作战。
第883章 大和
唐军全球部署调整中,海军部署的调整幅度并不大,但也有一定幅度地增强。实际大唐海军在欧洲的作战方向分为北大西洋和地中海两边,统一归属于北大西洋舰队。北大西洋舰队在实战中分为两支分舰队部署,一南一北。北海方向和地中海方向,大唐海军都保持多达4艘战列舰和4艘航空母舰这样的编制,足以应对一定强度的海上决战和对地打击。
至1807年年底,大唐主力舰中,战列舰共完成了18艘,航空母舰共完成了21艘,实际战列舰在海军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轻,每支舰队都是以航母作为核心打造的。大唐不能在欧洲的舰队中抽离战列舰,这会让欧洲人很明确地察觉到大唐已经不再重视战列舰了。像是大唐在英吉利海峡对面部署了四艘四万吨排水量的墨西哥级战列舰,就已经给英国人极大的威胁感,并且投入建造更加强大的战列舰以应对。
地中海方面的战列舰的假想敌主要是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的主力舰,他们发展的战舰比英国皇家海军的要轻一号,西班牙只发展了一级三艘一万五千多吨的战列舰,意大利和法国稍好一点,但也都是一两万吨的货色,数量也只有四五艘。大唐部署在地中海的战列舰数量虽然少于法意西三国的战列舰,但作战能力可比这些弱大唐海军至少一代的战列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