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页

不过奥地利也没有那么容易就速战速决,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奥地利对于新式军队的使用还不算特别熟悉,也犯了一些错误,不过土耳其的表现更差。奥地利军队还有塞尔维亚武装的写协同,所以在兵力上不比奥斯曼吃亏。经过长达八个月的战斗,奥地利人和塞尔维亚人已经将土耳其赶入了保加利亚的境内,波斯尼亚到塞尔维亚境内的土耳其军队已经被基本赶跑了。

可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办了一件蠢事。他令前线的奥军软禁了前来与奥地利人庆祝胜利的塞尔维亚国王卡尔乔拉杰,并且宣布成立波黑省、塞尔维亚省,是为奥地利帝国的一部分。虽然卡尔乔拉杰并没有什么出色的能力,也没有赢得全体塞尔维亚人的爱戴和支持,但是他最起码是塞尔维亚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没有国家现在承认塞尔维亚,可是塞尔维亚人自己却重视这个头衔。卡尔乔拉杰被软禁,直接导致了塞尔维亚和奥地利的全面翻脸。

原本并肩作战的战友变成了刀剑相向的敌人,而且在战争中,塞尔维亚武装的力量已经极大增强了,实际上塞尔维亚还获得了与自己族群信仰相近的黑山人的支持,获得了克罗地亚人的支持。所以当愤怒的塞尔维亚人向奥地利人出手之后,奥地利自己首先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此时塞族军队中一位年轻的将领奥布雷诺维奇崭露头角,领导塞尔维亚联军取得了几场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

奥地利军队虽然规模不小,而且还装备有一些比较优秀的武器。但是有地利优势的塞族军队,在奥布雷诺维奇的领导下,以化整为零地手段不断地袭击奥地利军队,甚至还夺取了奥地利军队的一些武器仓库和补给仓库,使塞族军队变得更加强大起来。泽尼察战役中,奥布雷诺维奇率领三千多塞族军,从侧翼杀出袭击了奥地利的援军,使得奥地利打败,派出到巴尔干的两万多人几乎全军覆灭。

愤怒的弗朗茨一世对失败无法容忍,准备继续增兵吞并塞尔维亚的时候,而这个时候他他的后背却被人捅了一刀。

第869章 联合之心

对奥地利动手的是德国,不出意外。

从德意志共和国建立开始,统一德意志民族,建立德意志民族国家就是最高目标。由德意志国革高层自上而下,十多年的时间里,每一个德国人都有这样的崇高使命感。在德国中学的教材中写着,德意志统一是大势所趋和所有德意志人必达的使命。

欧洲战后,德国越来越强,而奥地利虽然也有一定进步,但跟德国之间的国力差距却反而增大了。德国在欧战后的十年时间内,建成了一套完备的工业体系,实力傲视群雄。比着大唐军队建立的德意志军队也被认为是欧洲最有战斗力的军队。

德国正行驶在一条更加独立自主的政治路线上,曾经缔造德国的那位政治强人,有着一整套的政治布局。

第一步,与大唐脱钩,放弃与大唐的盟约。大唐从未在欧洲谋求建立一个类似北约的军事同盟,实际上学界和政治界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看法——大唐在欧洲的国家战略实际上类似于英国,那就是自己“无力”占领欧洲,那就让欧洲列强们平衡,从而更好地保持大唐的利益。所以,大唐没有跟谁拉帮结派,没有格外排挤之前的敌人,也没有过分亲近之前的盟友。大唐甚至在进入19世纪之后,对欧洲事务缺乏基本的关心。所以欧洲的学者和政治家们认为,大唐在欧洲只有一个目的,压制所有的欧洲国家,以使得没有欧洲国家可以挑战大唐的世界领导权。

从某些角度来说,这个想法也是有一定正确性的。不过这个论断也具备过分的自我中心主义,欧洲人仍旧习惯于世界围绕着自己去转,而根本不会想到大唐对于欧洲缺乏兴趣的原因就是大唐对欧洲缺乏兴趣。大唐的精力在建设自己的国家上面,在将更多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上面,欧洲人怎么折腾自己,大唐越来越不关心了。

马恩斯认为看清楚了大唐的国家战略,大唐欠缺对欧洲真正的称霸欲望,即便大唐有驻欧洲的军队,有足够的影响力,但是大唐没兴趣给欧洲做主。实际上跟大唐的军事同盟一点意义都没有,大唐在排除性条款中写明,德国如果主动攻击其他国家,大唐不负有对德国的援助义务。实际,所谓的盟约只是大唐在德国的驻军条约,那么德国并不需要这样的东西。

德国有心获得更大的舞台,获得更大的影响力,成为欧洲的主导者。以前马恩斯的想法是,依靠着大唐的能力,让德国成为其欧洲盟国中的一哥,也就是狐假虎威,借着大唐来发号施令。但现在,大唐没有这样的想法,而且如果德国过度膨胀大唐也不乐于看见。大唐不希望德国太强,而德国则有更强需索,这就是一种矛盾。

马恩斯又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德国如果做得太多,太出位,很可能枪打出头鸟,被大唐给收拾了。所以,马恩斯还酝酿着下一步,一个更大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