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已经在高原上晒得跟当地人差不多黝黑,有两朵高原红的矮壮青年,用铝制的饭盒喂自己吃饭。这个年轻的士兵看上去十分体面,农奴觉得他是个上等人,但他却用手扶着自己,还对着自己笑。
农奴吃了他的一餐饭,千恩万谢,即便双方语言不通,但并不妨碍士兵们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不久后,唐军攻克了该地土司的据点,并将而行恶劣的土司绳之以法。农奴们全部被解放,土司的家财被唐军分配给了农奴们,包括之前那个饿晕在草地上的农奴。
他得到了一间大屋,不少的毯子和衣裳,还有几头牦牛,这是高原上最珍贵的牲畜了。
这个农奴当天晚上宰杀了一头自己的牦牛,烤熟后跑去唐军的宿营地,将烤牦牛肉分给这些士兵们。
士兵们十分诧异,本来按照规矩他们是不能接受的,但是连长还是要大家拿了一块牦牛肉。在高原上补充这样直接的蛋白质并不容易,而且连长令军需官给了这农奴一笔钱。农奴那时候还并不清楚这些花花绿绿的纸是什么东西,认为这是象征友谊的物品,就存放在了家里。
之后农奴知道了这些花花绿绿的纸片就是代替金银的货币,而且唐军士兵们给他的钱远超过一只牦牛的价值。这些已经使用得发旧的纸币,被经济并不富裕的农奴保存起来。
几十年之后,这些纸币带着这个故事一起进入了拉萨的革命纪念馆中。
也许长久的信仰可能是非凡强大的,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一餐一饭的恩惠,一笑一击掌的尊重,却更令人珍惜。美德的力量同样可以传播,当青藏公路修成后,一股新风吹上了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世界的第三极也进入了新的时代。
大唐的建国历史中,这片土地似乎一直都默默无闻着,却也出奇地稳定和进步着。第一批踏上高原,顶着强烈高原反应作战的士兵们,践行了这个国家的精神。就像是微弱的火种,却可以燎原,最终将雪域高原烧得温暖如春。
白南这一代的领导者非常明白,消灭掉自行其是的土司,并不是拯救这片土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这里的人民跟其他地方的人民一道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大唐这个国家的存在意义,也就是如此了。
第865章 电子工业
西南的变革轰轰烈烈,而中原地区的建设同样是如火如荼。这一时段内,大唐在各省份布局产业经济,华夏地区的几个工业带陆续成型。环渤海工业带、长三角工业带和珠三角工业带,已经初现雏形。
同大唐在美东布局的三个工业带相似,但华夏沿海的三个工业带的优势更明显。更大的市场、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上也没有明显弱势。这也使得华夏沿海三大工业带的发展速度是比美东三个工业带的速度更快。
国革的资源调集和人力动员能力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也正是得益于此,工业带的建成甚至还超越另一位面中解放初期的建设速度。毕竟大唐比起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拥有更强大的资金和技术,身上也没有什么包袱,不存在长年战乱造成的满目疮痍,所以成果斐然也是正常。
至1805年,大唐用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就基本上完成了一个仅有初等工业的庞大农业地区向工业地区的伟大转变。大唐几乎是将原本在北美的一套工业差不多平移到了华夏,这种复制过程类似于细胞自体的分裂,其加成效应不简单是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