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页

考虑到大唐军队的装备数量,像是一型坦克,怎么也得生产五六千辆,一型战斗机装备起来也得数千架,所以一个型号只提升一点性能,对于大唐军队来说很不划算。在没有明显敌人的情况下,空军不急着拥有一款半吊子的喷气式战斗机。特别是大唐北美航空制造公司还成功地推销给了空军一批写作歼-3,读作-51野马的活塞式战机。大唐空军不会接受从操控到成本都有一定劣势,而性能还没有明显压制的东西的。

实际上早期喷气式战机相对优秀活塞式战机的优势并不明显,大唐空军就直接把各种参数订得很高。这样的行为对于从零开始按部就班搞研发的航空公司和团队来说是愚蠢而不切实际的,但对于大唐来说,虽然他们也是第一遭搞喷气式飞机,但是他们拥有的经验知识却不是另一位面中的同行们所具备的。

大唐第一代喷气式战机是波音、北美、翔展三家公司联合研制的,型号已经确立为歼-6。之所以说它的指标定的高,因为大唐航空工业研制第一代喷气式战机,就要求其水平航速达到11马赫,具有不错的机动性,使用空空导弹作为主要战斗武器。具体的各种性能参数设置得非常详细和复杂,几乎每一项对于大唐航空人都是挑战。好在他们有经验,算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再加上空军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去搞,所以项目仍十分顺利。

这款大唐歼-6自然也参考了很多来自另一位面米格设计局的元素,不过原版歼-6的很多问题,大唐航空人都对其进行了解决和修复。比如说超音速出现的激波使得战机难以控制的问题,唐人在设计之初,就用全动水平尾翼来克服这个问题。飞机的飞控系统也采用更可靠的体系,使其在空中拥有更出色的可靠性和操控性。

其实歼-6设计完成后很快就上天了,而且试飞进展比较顺利,没有出现什么重大问题。最主要的是歼-6在等待大唐电子工业集团设计的霹雳-2型空空导弹,才算是具备完整的战斗力。

历经四年的研制,歼-6最终完成了研制工作,并得到了空军认可,开始批量装备部队。空军直接就向联合的三家航空制造公司下了3200架的超级大订单,交付期分为6年。此时的喷气式战机尚不算复杂,加上大唐国内几乎可以说是过剩的军工生产力,所以每年制造五六百架战机并不成问题。

与之相对的,空军还同时推进着喷气式运输机、喷气式轰炸机、喷气式强击机等多个项目,歼-6就是这些项目的先导项目,海军也希望获得喷气式战斗机,不过海军的参数没有定制得特别高,第一代喷气式舰载战斗机是亚音速的。

第860章 大山之中

重重青山,峰峦连绵,陡峭险峻。在大唐所辖国土之中,这里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和起眼。西昌县地处大唐内陆,地形环境都无比恶劣,也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同部落印第安近乎灭绝的北美内陆相比,这里的统治难度更大。

大唐的地方行政区划是省府县三级,西昌县属于四川省凉州府。跟中原地区的各府各县不太一样,凉山府地处康区,在大唐立鼎天下之前,这里说话管用的不只是清政府的人,还有当地的土司们。

高晋是大唐政府派到凉山府的一名公务员,跟自己在其他省份和府县的同事们相比,高晋的生活要苦很多。这里到处都是大山,没有自来水,没有电力,而且还有着并不友好的土司。

大唐的公务员,深入群众是做工作的基本方法,而对高晋来说,他做工作,必须进到大山里面去。如同天路一般的崎岖山道,几个人艰难地前进着。高晋在队伍的中间,后面跟着的是两个大唐士兵。在这种地方,必须有些能够武力,这是不可避免的。最前面带路的是一个皮肤黝黑有点瘦削的彝人汉子。

彝人汉子名叫赤次,意思是“狗屎”。用这样的名字,自然能够说明他的身份非常的低。赤次之前是山里一个土司的奴隶,因为触犯了土司的威严而被殴打而扔下了山。命硬的赤次没有死,被路过的高晋救起。为了感谢高晋的救命之恩,赤次希望成为高晋的奴隶。不过在大唐显然是不能有奴隶这个东西的,赤次了解当地的地形,性格坚韧,高晋便请赤次作为凉山府的一名编外工作人员。每次进山,都是由赤次带着大家的。

高晋等人进入了一个村寨,寨子里都是彝人,名义上是属于这一带一个比较有实力的土司的。

村中的小孩子跑去报告村长,“村长爷爷,官府里的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