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页

战前谁也没有想到唐军会胜利得这么容易,法国方面认为唐军以不足三万人配合德军与二十万俄普联军交战,即便是有胜算,恐怕唐军也要陷入苦战。英国方面也同样认为,或者说有一定幻想,这场即便是在以往历次的欧洲大战中都规模庞大的战争,能够让大唐吃亏,让大唐深陷泥潭。可是,沙俄和普鲁士就这么干脆利落地失败了。

华沙会战从头至尾,双方都没有真正在华沙进行战争,而是俄普奥三国围绕攻占华沙这个战略目的而展开的军事行动。大唐和自己的盟国也是以守卫华沙,解放波兰为核心的。俄普奥三国前后近四十万的军队,最终被大唐极其盟国打得灰飞烟灭。

会战中,大唐陆军强大的装甲部队以及凶猛火力的炮兵,给了全欧洲的军事家们一个大大的震惊。在此之前,没有人想象过一支军队的打击能力可以如此强大。唐军完全是靠数倍于对方的火力输出,生生将敌人碾碎的。而那些造成了俄普联军巨大恐慌,并且无法做任何抵抗的强击机和轰炸机,更是让所有欧洲列强们夜不能寐。英国人甚至担心唐军的战机飞越英吉利海峡,轰炸伦敦,有英国议员甚至建议在白金汉宫等重要的建筑上建造一个巨大铁伞,遮挡大唐飞机的轰炸。

英国等国对于大唐创造的战争兵器的垂涎也随着这场会战而进入了新的高峰。无论是陆地上所向披靡的坦克,还是天空中无可抗手的飞机,欧洲列强彻底认识到,大唐作为全球头号强国的地位真心不是自己忽悠出来的。大唐不仅仅是有钱,生产力发达,而且在军事上与欧洲国家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利用现有的军事力量去挑衅大唐,完全是自寻死路的事情。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在白俄罗斯接到普鲁士军队全军覆没的消息之后,根本没有停留,立即带着全家逃亡英国。普鲁士的流亡于大海,也彻底宣告终结了。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圣彼得堡接到俄军战败的消息,当即昏倒,一直到第三天才醒来,醒来的时候已经无比虚弱。叶卡捷琳娜二世本身在男宠波将金死后就心力交瘁,骤逢大败,更是让她的身体和精神双双超负荷而病倒。

这位女沙皇在病榻之上交待自己的外交官,立即跟大唐和德国进行媾和,尽可能地将被俘虏的俄军解救出来。

然而,唐军在取得华沙会战的胜利之后,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在入冬的第一场雪后,大唐陆军踏着白雪,一路攻入白俄罗斯,并收复了大片原属于波兰的土地,另一路则沿着波罗的海海岸,收复立陶宛,并在其后攻入了属于俄罗斯的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地区。在圣诞节当天,唐军占领爱沙尼亚城市纳尔瓦,此地距离俄国首都圣彼得堡仅一百三十多公里。俄罗斯几乎从来没有遇到过敌人打到如此近的地方之情况,俄国上下也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而同样受华沙会战大胜的影响,布吕歇尔率领的德军也攻占了斯洛伐克,并和巴伐利亚军团在捷克取得了成功会师。总计十二万德军浩浩荡荡地杀到了维也纳城下,奥地利帝国全面告急,并且无人可救!

第722章 秩序制定(上)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其实除了大唐这个本来就是一根手指头应战的参战方外,基本上全部的国家都已经疲乏。德国为了战争,几乎动员了国家全部的工业能力和数十万兵员和上百万的战争支持者,提供后勤服务的保证。尽管大唐在后期提供给了德国不少的物资,然而德军在这时候已经打得疲乏了,国内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不满的声音,认为战争应该立即结束。

更不要提损兵折将的俄罗斯帝国和已经被兵临城下的奥地利了。至于普鲁士,被灭国的存在不会有什么发言空间了。

1795年1月29日,大唐正式知会奥地利、俄罗斯两国,要求在华沙举行会谈,商议停战事宜。奥地利和俄罗斯简直是望眼欲穿,巴不得立马给外交官们插上翅膀,让他们去华沙落实停战和约。

停战不仅限于大唐和奥地利、俄罗斯,实际上包括此时欧洲全部参战的国家。大唐一方还有法国、德国、共和波兰、比利时和荷兰,相对的则是奥地利、俄罗斯、撒丁王国、那不勒斯和西班牙。

德国方面虽然有一部分人希望能够彻底灭亡奥地利,实现大德意志的完全统一,但是这种声音不占主流。即便是已经快成为战争贩子的马恩斯总统,都认为德国继续把战争继续下去,造成的损害可能是巨大而无法弥补的,甚至他本人的地位和威信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大唐方面在通知德军准备停战的时候,德国没有丝毫的不满,毕竟他们通过这场战争灭亡了普鲁士,得到了东普鲁士和西普鲁士两块沿海领土。更多的是士兵和百姓们重重地松了一口气,想道,这场该死的战争终于打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