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沃洛夫是俄国军事教父,掌握着高超的战争艺术,但是他对面的岳震甫,在名气上可能无法媲美他,可是同样具备着不输人的本领。对岳震甫来说,他的工作不像是苏沃洛夫一样需要开创什么,他只需要用好前人的智慧就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岳震甫没有跟苏沃洛夫打过仗,但是对于苏沃洛夫的指挥风格却是知之甚深。而反过来苏沃洛夫对于岳震甫一无所知,俄国落后的情报系统,甚至不知道岳震甫的履历,即便是最明显的参加过北美独立战争这回事都不清楚。
苏沃洛夫的军事理论中认为,战略行动的基本方法是进攻,无论是对不设防的野外,还是设防的城堡,都要坚决进行进攻。“军事学术之真谛,是从敌人最要害的部位直接进攻敌人,而不是采取间接的迂回方式接近敌人,只有的勇敢的进攻才能制胜”。
如果说,苏沃洛夫是一往无前的长枪,那么岳震甫就是绵柔却犀利的长鞭,既然苏沃洛夫不信迂回和奇诡的作战模式能够取胜,那么岳震甫就做给他看。
为了引动俄军进一步出动,岳震甫命令德军对俄军前行抵达边境的前锋部队发动佯攻,德军在攻势中显得十分笨拙,在面对俄军占不到任何便宜的情况下,立即大举撤退,而且撤退得并没有什么章法。俄军在“击败”德军之后,一口气推进了五十公里,已经能看得到比亚韦斯托克了。
苏沃洛夫在得知前线的情况之后,果然做出了判断,德军的战斗力一直以来被高估了,而且战斗意志不够坚韧,在战斗不利的情况下就无法作战了。于是,苏沃洛夫挥军西进,攻向比亚韦斯托克。
第710章 华沙会战(八):自得
原本在布吕歇尔的要求下,德军已经在比亚韦斯托克防线上构筑了优秀的战壕防御体系,前线指挥官耶格尔表示,至少能够凭借这条防线,拖住俄普联军二十万大军超过三个月的时间。
只是岳震甫根本没打算让耶格尔带领着德军第五军团跟俄军打壕堑战。岳震甫的指示是,与俄军进行小规模低烈度纠缠之后,立即向后撤退。耶格尔对此十分不满,认为这是给德军丢脸。岳震甫没回复,反而是布吕歇尔拍来电报,说不服从军令的德军才是最丢脸的。
耶格尔没有办法,只能遵照岳震甫的意思演一场戏。
苏沃洛夫来到比亚韦斯托克之后,也并没那么乐观。他虽然自信,但是却不是盲目自大的军事指挥官。早年间他开创以纵队攻击线性编队的作战模式,实际上现在已经完全失去作用了。从九十年代开始,欧洲的历次大规模陆战都打成了壕堑战。防守的一方占据重大的优势。他们依靠着战壕和机枪,能够给攻击方带来巨大的损失。
不过苏洛沃夫还是很机智的,他提出的观察、快速和猛攻的三大战术原则,此时在比亚韦斯托克战斗中也体现得非常明白。苏沃洛夫远比其他的欧洲指挥官花了更多的时间来侦察比亚韦斯托克的防御阵线。德军的防御作战方法师承自大唐,也是非常有一套的。不过就算防御相对平衡,苏沃洛夫还是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薄弱的点。这也就是他的军事理论中所谓的敌方要害。
苏沃洛夫命俄军炮兵对他的步兵进行支援,不过他的炮兵中很多还是使用老式火炮,射程非常的近,苏沃洛夫就干脆将炮兵摆在阵前猛轰一顿。轻装步兵立即在这个时候向薄弱的防线渗透,向纵深突入。其后才是大批步兵攻击被轻装突击步兵绕过去的火力点。
这种攻击战术,已经有了一战时期胡蒂尔的渗透战术的雏形,不过受限于装备和训练,俄军显然还完成不了一线德军的作战能力。
当然面对俄军的耶格尔本身也不是为了跟俄军死拼的,当俄军多处突破防线的时候,耶格尔立即下令部队有序撤退,留下一部进行断后,大部队撤出他们花了好些心思和工夫打造的防线。
这场战斗进行得十分短暂,俄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虽然德军的伤亡并不大,但是俄军却在战壕密布的战场上,取得了数十公里的突破,让德国人的防卫作战彻底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