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片殖民地上的人民,都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家伙,平心而论英国人虽然对待殖民地不怎么样,但是当初起来领导起义的那些人,大都是因为英国商人或者政府的利益妨碍了他们的利益。
杰斐逊也研究过大唐的体制,是以一种共有国家利益信仰为凝聚力,形成的一种极其强大而庞大的组织,而在这样的体制下,杰斐逊坚信一定也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但是因为立场和行为模式是连贯的,所以在大唐可以存在国退民进,但是绝对不存在因为一些人的经济利益或者其他利益,而牺牲国家大部利益的情况。
在边境管理和移民的问题上,即便是有大唐兼并新墨西哥的前车之鉴,大唐对于领土扩张的野心也是昭然若揭,可是仍旧有些人根本不在乎,他们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杰斐逊之后在国会中提出对关税进行一定比例的提高,限制大唐商品、鼓励购买本国产品的提议,在一经提出之后,也遭到了重大反对。在美国,人们公认最有钱的一类商人,叫做唐货代理商。这些商人虽然身上往往也带着工厂主、农场主之类的其他身份,但是他们最赚钱的业务还是经销大唐商品。
即便杰斐逊提出的限制,只是限制美国能够自产的一些商品,但是仍旧遭到了议员们的口诛笔伐。
有议员甚至讽刺称:“总统先生想让美国人民放弃享受更出色的文明成果的权利,而采用劣质的山寨货,真是可耻可笑。”
国会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议员,名下都有至少一件大唐商品的经销权,有些人甚至还享有的是垄断权。他们的身家系于跟大唐经济的合作上,绝对不可能做出单方面的保护主义贸易措施的。杰斐逊不是没有想过去游说所有的议员,但是几乎没有收效。
杰斐逊长叹一声,他似乎已经看到了美国的未来。而他只希望,这个未来到来的时候,他已经不是总统了。
第697章 青年近卫军
美洲的土地上,这里的人们热心地忙碌着建设新的家园,而在旧世界的欧洲,战争的阴云却仍旧笼罩在所有人的头上。
英国的战败使得反法同盟遭到了当头一棒,最是一片哀鸿遍野的莫过于连首都都丢掉了的普鲁士王国。尽管普鲁士人成功地击败了一个德国步兵师,但是其后为了复仇的德国人似乎把军队规模扩充的更大,而普鲁士人的锐气也似乎并没有因为这场胜利而提高多少。
由布吕歇尔亲自统帅,十二万德军兵临但泽。经过短暂调整,德军此时拥有充足的补给和武器装备,即便是新招募起来的菜鸟兵,也穿着全新的藏青色制服,端着s1钢枪,一副精神焕发的样子。布吕歇尔在目睹了自己部队的精气神之后断定,他能够在1794年圣诞节之前,埋葬普鲁士,让小伙子们回家过节。
“听吧战斗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国青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万众一心,保卫国家!我们再见吧亲爱的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再见了亲爱的故乡,胜利的星会照耀我们,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
整齐划一的队列,嘹亮的歌声,这雄壮的画面令人动容。这是从大唐流传过来的《国际主义青年团之歌》,唱歌的部队是一支全部由骨干先进组成的德军青年近卫第一团。这是不隶属于德军几个师的独立部队,也是德军中少有的拥有前缀的部队。这支部队由参加过德意志独立战争的青年老兵带领出色新兵组成,在之前与普鲁士军的战斗中,作战坚毅勇敢,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以不利兵力,直接击破了数倍于己的敌军,获得了全军通告的嘉奖。
布吕歇尔在大唐军中干过,自然知道一支拥有历史、灵魂和自己特征的部队,需要怎样的经历才能成长起来,而青年近卫军就是布吕歇尔在德军中的尝试。
原本的德军在作战上就比普鲁士更加凶猛,德军士兵多少都受了主义的熏陶,他们坚信自己的战斗是正义的,为的是德意志民族的解放,为的是国际主义的福音遍传寰宇。布吕歇尔曾经清楚的记得一位大唐军官与他的对话,布吕歇尔问如何能让军队悍不畏死,即便面对逆境也勇敢迎上。大唐军官的回答是,那就给他们一个可以为之而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