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页

邓希夷继续布置对英荷舰队作战的力量,“北海舰队的部署需要提前到位,考虑到英国的实力,我们有必要暂时将本土舰队和大西洋舰队的主力加强到北海舰队中去。这将包括1艘夏威夷级战列舰、2艘定远级巡洋舰、6艘平海级巡洋舰、2艘温哥华级巡洋舰以及6艘自由风、4艘暴雨级和2艘惊雷级护卫舰。”

白南抿着嘴,说道:“这已经是一支大舰队的规模了。”

邓希夷道:“暂时如此配置,在战后会将多余舰艇调回原所属舰队。”

这样一抽调,本土舰队和大西洋舰队的主力基本上抽空了。本土舰队的主力舰还剩下正在海试的澳洲号战列舰和2艘刚服役不久的旧金山级重巡,再加2艘定远级。大西洋舰队直接性被抽调到只剩下轻巡和护卫舰了。

邓希夷又说道:“我们准备要求法国提供一支舰队,配合我们的轻巡和护卫舰,在爱尔兰海域进行活动,实施佯攻,分散英国皇家海军的兵力。”

白南想了想,并不是特别看好,道:“爱尔兰也算是英国的核心利益了,如果我们摆出要进攻爱尔兰岛的样子,英国人恐怕会狗急跳墙,从印度大舰队和地中海舰队抽调兵力防御爱尔兰,而维持他们本土舰队现在这个作战规模。”

第676章 爱尔兰

英国现在的正式国名叫做不列颠联合王国,是由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王国、苏格兰王国和威尔士公国组成的。国旗也是由圣安德鲁十字(苏格兰旗帜)、圣乔治十字(英格兰旗帜)重合一起组成的。直到另一位面中1801年,才加入了代表爱尔兰的圣帕特里克十字,也就是红色的斜叉。

英国和爱尔兰的问题,即便到白南穿越前那个时代都是一笔烂账。公元前这里曾经是凯尔特人的家园,罗马帝国曾经尝试过征服这里但是并没有成功。不过基督教的传播最终使得爱尔兰在公元五世纪褪去了凯尔特文化,引入了拉丁字母,保留了一些部落形式和习惯。之后维京人又入侵爱尔兰,虽然他们没能在此永久立足,但是对爱尔兰的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十二世纪时,盎格鲁·诺曼人开始入侵爱尔兰,虽然诺曼人取得了诸多胜利,但实际那时候英格兰有效管控的只有爱尔兰东部一个郡。1542年亨利八世下令爱尔兰直接由英格兰国王管辖,将爱尔兰从一个公国提升为一个王国,并将爱尔兰与英格兰关系定位为共主邦联。他的继任者爱德华六世开始大规模对爱尔兰殖民。此时的爱尔兰是欧洲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在这里没有先进的武器和组织结构。不过,爱尔兰人的反抗十分顽强,起义和暴动时有发生。

一直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爱尔兰的起义才算是被完全镇压下来,很多贵族被迫离开爱尔兰,不少人前往美洲。英国开始在北爱尔兰奥斯特郡加强移民,这个问题最终变成了后世的北爱尔兰问题。清教徒移民和占爱尔兰人多数的天主教徒互相攻击,在整个英国内战期间,杀得人头滚滚。护国主克伦威尔在战争中极为残酷,屠城和摧毁城市,并且下令只能让爱尔兰人在香侬河以西居住。光荣革命后失败的国王詹姆斯二世利用爱尔兰的力量企图复辟,但是在他失败之后,爱尔兰人的权利遭到了进一步的削减。

整个十八世纪,爱尔兰仍旧在不停地暴动着,规模最大的是1750年的一次起义,此后很多独立运动组织相继成立。

说起来,英国军队中存在着数量不少的爱尔兰人,但是爱尔兰人一直被英格兰人歧视着,而且爱尔兰农民们也从来没有放弃过独立的念头。长期以来,英格兰对爱尔兰经济掠夺,实行严苛的贸易保护主义,只允许爱尔兰向英格兰出口羊毛。另一位面中十九世纪中期,爱尔兰因为马铃薯危机导致大饥荒,数年间饿死了200多万人,而英国政府居然袖手旁观,忙着鸦片战争和世博会。那时土耳其苏丹要捐款一万英镑,英女王说捐一千镑就好,因为她只捐了两千镑。饥荒期间,爱尔兰居然还在向英格兰出口粮食。英国对于爱尔兰的野蛮统治可见一斑。

白南听了海军的谋划,不由也是啧啧称奇,他笑道:“这个计策倒是很有建设性,甚至去运作一下真的让爱尔兰从英国独立也是不错的想法。”

邓希夷对此却是比较悲观的,他说道:“爱尔兰是欧洲最落后的地区之一,比起东欧的很多地方也没强到哪里去。这里人口也相对比较少,只有三百多万,里面还有不少是倾向于英国的清教徒。没人、没钱、没武器,靠着他们主动对抗英国还是很困难的。”

总统助理潘朴也开口道:“历史上,拿破仑战争时期,拿破仑曾经派遣过一支两千人的军队到爱尔兰南岸,不过很快英国人就击败了法国人和当地起义的农民。我们肯定会比法国人做得更好,但是要支援爱尔兰独立,所耗费的财力和精力,可能不亚于我们支持德国统一。国革在爱尔兰的发展比较一般,我们在美国吸收的爱尔兰族裔的国革成员返回爱尔兰后,虽然发展了一定成员,但是还不足以领导大规模的起义。如果我们赤膊上阵,派遣军队参与爱尔兰战争的话,整体规模可能要比现在我们参与欧洲大陆战争的规模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