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安也是微微焦躁:“唉,早知道就应该把这个嘉庆拉下马来,换一个听话一点的家伙来。”
“并不是那么容易啊,要是我们再换上一个新皇帝,先不说清廷接受不接受,肯定到时候又要动乱一阵子,跟着受损失的是我们自己。总统的意思是一贯而明确的,那就是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在那之前控制不和的规模,不要让其演变成难以收拾的结局。其实想想也知道了,如果我们三天两头的因为清廷和皇帝不顺应我们的心意而搞风搞雨,那么我们自己很多政策也无法维持,更不利于我们搞移民,搞发展了。”
清国与英国开展合作的事情传回洛杉矶,白南也是不禁稍稍惊讶了一下下。没有征兆的,嘉庆就甩出了一个军事采购的大单,而且白南肯定两国必定在私下里达成了什么协议,而这个协议八成是对大唐不利的。
只是,白南对此并没有什么特别关心。唐清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处于破裂关系,不要看清国还老实地让唐人管着他们的海关,放任唐人在清国经商,并且双手奉上每年不下一百万规模的移民,但是清国统治阶层已经对大唐充满了不信任和敌视,虽然仍旧畏惧大唐,但是他们也在寻找着一切不至于触碰大唐核心利益的部分,恶心大唐。
这次一刀切在了军购上面,大唐吃了一个哑巴亏,原本一项属于大唐的军购,变成了英国人的,而且道理上也没有什么可以反驳的。此次事件中,清国内阁也没有站在大唐一边,白南估计还是因为之前让清廷赎回被收缴的武器这事儿折了他们的面子。倒是英国人这次为了拿到订单,可以说是拼了,很多武器的价格极低。本来英国出售武器的利润就比大唐军工低,这次更是为了拿到这一单,压缩利润到了极致,赚不到什么钱。反观大唐的军火商们,几乎都是赚着数倍的利润。虽然这些年由于唐元币值上升、金银货币价格下降,外贸的利润下降了一些,但是武器的暴利是可以确保的。
至于英清联手这样的事情,白南并不格外担心。还是那句话,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是笑话。白南倒是更加在意唐军改革和增强的这些事务了。唐军现在的总兵力实际上不比清军少多少,更不要说正规唐军的7个师和两个独立旅战斗力有多么强大。
清国现在正面挑战唐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嘉庆仍会继续加强他的军事力量。而大唐也需要进一步向清国内部渗透,包括靠新经济瓦解旧经济模式,通过开设唐资学校而培养更多的亲唐的优秀人才等。
至于英国,白南只是冷笑:“既然想要在我们大唐背后搞事,那么可就不要怪我们大唐去你们欧洲搞点娱乐身心的事情了。”
第671章 小打
1794年1月,在马戛尔尼的英国使团刚刚抵达伦敦,兴奋地向英王乔治三世汇报此次出行的结果时,一个噩耗传来了。
大唐共和国以“维护共和,保卫自由”的名义,向欧洲君主国联盟,也就是反法联盟宣战。大唐驻普鲁士、西班牙、奥地利、英国、荷兰和俄罗斯等国的外交官员被召回,但大唐同样以维护本国商业信誉为理由,继续履行跟以上国家的正常商贸,所以俄罗斯这样从大唐采购了大笔武器和机器的国家才能重重地松一口气。
此时大唐宣布对反法联盟宣战,完全是没有预兆的,之前大唐官员对于欧洲战争也表现得十分冷淡,这个时候一下子燃了起来,叫人怎么都摸不清头脑。
大唐宣战的消息似乎鼓励了德国人,在消息传来的第二天,德军攻克柏林,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仓皇向西普鲁士逃去,勃兰登堡地区被德军占领。
然而,这样的一次宣战实际上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大唐的核心任务还是搞国内建设方面,尤其是在三条横贯大陆的铁路通车、尼加拉瓜运河即将完工、中南部三州的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的情况下。在大唐一直有新土地开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的情况下,大唐制造业和总体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一片飘红的。为了建造国家,大批的钢铁和其他材料被生产出来,各式各样的机器的订单也排得很慢,单纯国内的远洋贸易需求也是巨大,在大唐正确的经济发展模式之下,白南以及大唐高层清楚地认识到,大唐在这个时期内是可以打仗的,但是绝对不能大打,因为建设需要占用更多的资金以及人力。
大唐不可能在这一时期内展开任何超过寻常等级的国家动员,实际上除了之前的唐西战争以外,大唐从来没有进行过国家动员这回事。总国防支出高达8亿唐元的大唐军队,不要说是地球上其他国家的军费总和,基本上是欧洲各国gd总和都差不多。大唐本土的财政收入强劲,而大唐十几个海外领加两个特区上交中央财政的数额也是巨大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