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页

广大的德意志国民,在年满25岁之后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能够进入代议制机关,为民请命。政府官员不再被贵族们随机认命,所有人需要经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成为公务员。

总体来说,德意志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基本上是全盘模仿大唐的,在一些细部上进行了适应国情的处理,大唐模式也是标准的国际主义国家采用的政治模式,除了大唐之外,南美三国也都是采取大同小异的政治体制。

显然对于德意志地区的人民来说,大唐的这套体制比原本的封建体制要先进一百倍不止。每个人能够切实感受到来自国革官员们的尊重,也能够切实感觉到拥有政治权利和更多经济权利。

经济方面,国革的看家本领就是土改,大唐从当年建设自己本土到其后将这一套模式推广到自己的海外领和其他国际主义国家,已经玩得十分纯熟了。贵族们的土地被没收,一个个农业合作社相继成立,农民们获得承包土地,农业合作社符合组织农民们进行生产、提供农业顾问和协调农业机械的使用等等。这一点无疑是让几乎所有德意志农民都高度满意的,尤其是之前服务于贵族庄园的半农奴们,他们普遍得到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当初也是国革许下的这个诺言,让广大的德国农民投身军队,跟着国革闹革命的。

工商业方面,一如大唐,德国对于私人财产的地位进行了宪法上的确保,如此时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合法的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受侵犯的。同样一系列的工商促进法令和政策也相继出台。德国政府在大唐的帮助下组建了一系列国有企业,吸收城市劳动力和工人,私有企业也得到了全面的便利。整个德国境内原本各邦国设置的关税全面被取消,商业活动变得更加自由和灵活。德国政府还组建了德国铁路公司,从大唐引进技术,准备建设本国的铁路网。

虽然德意志国革在建设方面还是比较稚嫩缺乏经验的,一些地方也难免走些弯路,但总体的工业革命进程开始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德国本身也开放了大唐企业来德国进行投资,而大唐也派遣了一些技术人员和专家前来德国进行帮助,可以说几乎所有目睹德国发展进程的人都能够肯定,德国作为一个后起新兴国家,拥有后来居上的能力。

德国虽然年轻,但是却有着相对成熟的机制可以模仿,更有大唐这个庞大的后盾进行支持,乃至在马恩斯发表胜利宣言的时刻,德意志今后走什么道路,如何走,应该做哪些事情,怎样做才能做好,这些条条款款悉数都已经落在了纸上,并准备进行落实。

大唐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精力,在这个时候也终于得到了回报。这种回报不限于经济方面,德意志的大门向大唐敞开,并且德国和大唐很快就签订了同盟条约,使得德国成为了大唐国际主义阵营中第五个国家,也是除大唐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国家。

第585章 运河

德意志革命的成功,谁都知道跟大唐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关系的。没有来自大唐的先进武器和各种物资支持,德意志革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正常革命中,大唐援助德国的物资是上万吨的,自然这些物资中有些是免费的援助,有些则是贷款采购的。

援助德国的物资基本上都是在奥良港装船,跨越大西洋运送到德国的。除了一部分物资是彭州或者佛州当地生产或者库存的,百分之七十的物资都是从西海岸运送到东海岸的。毕竟大唐共和国的核心地带仍旧是在西海岸,东海岸虽然发展比较迅速,但工业水平相比西海岸还是低一些的。

唐人从西海岸将各种物资装上火车,然后经洛奥线铁路送到墨西哥湾沿岸,从此装船起航。不过由于大唐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东海岸地区愈加繁荣,还有来自清国的华人移民的不断迁移进入,洛奥线在建成仅仅数年之后,就已经出现了运力紧张的情况。尽管大唐铁路总公司不断地加开新的车次,并且采用更优化的管理,在移民、正常经济运输所需以及援德物资等多方面的需求下,洛奥线还是出现了吃紧的情况。

解决铁路运力紧张有几大主要办法:提高车速、增开车次、优化管理。铁路总公司在这几大方面都在努力,不过显然大唐政府对于过于依赖洛奥线铁路是不满意的,跟另一位面中的天朝的一面临海,铁路是沟通全国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不太一样,大唐本土横跨大陆,坐拥两大洋,海运也是一个非常经济而且运量巨大的运输模式。

早在大唐刚刚建立的时候,白南等一众大唐的战略先行者,就已经提出了建设沟通两大洋战略运河,促进东西海岸经贸交往的想法。乃至于后来大唐发动唐西战争,夺取新西班牙,特意从哥伦比亚手中拿走了巴拿马地区。

如今大唐建国已经十七个年头了,对于这样一条运河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在援德事件中,更加迫切了大唐建造这样一条运河的想法。客观条件上,大唐夺取墨西哥已经一年多,利用国革的力量在墨西哥进行地方的梳理也日见成效。墨西哥人大多满足于大唐的统治,并且生活水平和个人权利都有较大的提高,在墨西哥特区推行一个大型工程并不会受到太多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