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页

即便是很多将国家一手建成的穿越众看到这个数字都感觉到不可思议,当初十三万穿越众在加利福尼亚白手起家,却想不到十几年后,他们已经建成了一个人口超过千万的国家。这些人口中最大比例的是近年来从清国迁移过来的移民,由于对清国的间接掌控和移民工作的顺利,大唐每年能够从清国带来一百万左右的新移民。这个移民力度从1779年至今已经有了一些衰减和波动,不过总体趋势还是比较稳固的。一方面大唐在清国的渗透,给不少清国人造成了大唐遍地黄金,去了之后就不会忍饥挨饿,有田有屋的印象。所以即便在1783年川楚地区的百万流民基本被唐人搬空之后,各地仍旧有相当多的人携家带口地踏上旅途。

毕竟大唐几乎在清国任何一个州府都设置了移民办事处,而清国地方官府也是非常热心,因为逐渐地安置流民也成了各地官府的政绩之一,而且朝廷和大唐中华特区政府都有经费,差事办得好就能多拿钱。这就方便了希望移民的人们,他们只需要报上名,就有人给他们发安家费,顺便通知什么时候来接走他们。这跟欧洲国家的移民自己支付船资和各项费用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大唐因此也背负上了相当大的支出负担,但是更多的人口给大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好处。

在清国沿海省份移民的意愿比较高,南方如闽粤两地,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全村移民,甚至半县已空的局面。这还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一些人口外流严重的地区,清廷不得不从内地又迁移人口到该地填充。苏浙鲁等省也有大批人口外迁,原本人口压力就已经呈现的地区更是有着比较强的移民欲望。再加上由于大唐商品经济在清国的横行,导致了大批的小农破产,而他们破产之后,唐人的移民官员立马就上门洽谈,说你家也没了,地也没了,这就过不下去了,不如跟我去北美,那里有田有地能够重新开始。这部分破产农民没有太多办法,也在移民合同上按了手印。

大唐商货的涌入,一方面强行地压制住了清国各地的粮价,造成农民收入困顿,同时如江南纺织手工业者,更是难以跟来自大唐廉价和幼稚的纺织品相抗衡,也纷纷破产。原本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段内,这样的人都具有揭竿而起的潜在危险,可是大部分人能有一口饭吃,能有一条活路都不会拿命去拼,所以当他们得知移民有饭吃的时候,也就顺水推舟的走了。这就造成了实际上清国内部的稳定程度反而得到了提升。

之前西北闹了一次旱灾,出现了饥荒。结果朝廷低价从唐人手中采购了一大笔粮食,而且严格监督,赈济当地,原本可能爆发的一场起义反而消弭于无形了。

原本农耕封建文明之下,对于人口的流失是格外重视的,历来帝王都不允许农民随意迁徙,担心流失人口继而国力衰弱。可是嘉庆这位君主,被唐人扶正之后,跟其他的君主还不一样。他的精力似乎更多放在了心计上面,嘉庆一大爱好就是整治朝中贪官,所以这几年内都察院的势力不断扩张,都有看齐当年锦衣卫的风头。而国入上面,嘉庆却并不担忧,因为随着嘉庆新政,朝廷和地方官府的行政结构实质得到了优化,很多钱终于花到了该花的地方。而且商税等的扩大,使得嘉庆也不太把天赋放在眼中了。朝廷的经济情况基本良好,甚至嘉庆也体会到了有钱不知道该怎么花的滋味。嘉庆对于建园子之类的事情无爱,更不会大肆给官员发钱,他也没有投资实业的兴趣,最后大部分的资金还是被他扔在了军队建设上。

第423章 一七八八(中)

随着嘉庆新政的开展,清国在军事改革上变化显著。八旗的势力彻底被削弱,铁杆庄稼一去,国家自然省出了大量的经费,当然后果就是造成了很多不具备谋生能力的满人开始沦为街头乞丐,很多人要么卖艺求生,要么直接到乡下种地了。嘉庆不是不清楚这个情况,可是无法对此进行改变。当然他本意上改变的心思也不强,因为没有了铁杆庄稼之后,清廷省出了大量的经费,能够做更多的事情了。

尽管新军和禁卫军需要更多的武器装备,在投入上更大,不过实行了精兵简政,对于军队上下其手的军官进行厘清,使得军费的利用率得到了提升。原本两千万两的军费,甚至在新军和禁卫军身上还花不完了。这也让嘉庆痛斥之前清军体系的贪腐问题。

清军不仅建成了数十万的新军,而且还着力在发展自己的水师。朝廷从大唐采购的蒸汽铁甲战舰也陆续装备到了新组建而成的水师,这些水师虽然算不上现代意义上的海军,但是也多少有点模样了。大清水师所设的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两支舰队,共装备了改装蒸汽铁甲舰超过三十艘,以装备水平来看,放在欧洲也算是一霸了。

可相比同样在迅速发展的大唐,这就没有什么好比的了。今天白南出现在吴淞口军港,为的就是迎接大唐海军西太平洋舰队的旗舰,牧野号。

牧野号是涿鹿级战列舰的二号舰,涿鹿级战列舰自1784年上马建造之后,一共就建造了这么两艘船,涿鹿级是在去年刚刚完工,试航了几个月,才派往远东来的。排水量一万多吨的牧野号,来到西太平洋舰队后就是当仁不让的旗舰了。无论是唐军史上最大口径的305毫米主炮,还是她所配备的水上飞机,牧野号战列舰出现在这个时代,几乎都可以用屈才来形容了。

巨大的钢铁战舰在拖船的导引下缓缓地靠向港口,岸边上的人们开始一派欢呼。不管他们是最早的大唐穿越众成员,还是之后的移民,亦或从外地迁入上海的居民,甚至是来自其他海外领,有着不同民族血统的公民,他们都对大唐海军有着由衷的崇拜。这是源自于海军的战无不胜,当然也与大唐的媒体不断地软文宣传有关。

只要居住在大唐的土地上,人们总是能够听到各种有关于军队的赞歌。他们是国家的忠诚卫士,为了保护每个国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而奉献的。大唐一直注意将自己打造成一个重视荣誉感的国家,文化根底上出自中华文化中的气节和操守,潜移默化间便使得这个国家在民族情结上十分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