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页

可以说披耶素里阿派算是完全豁出去了,为了这场战斗的胜利,什么都可以做得出来。

但问题是,就算他这样做了,管用吗?

一批批的暹罗军士兵冒着炮火,踩着同伴的尸体,甚至下一刻就会被大炮撕裂自己的身躯,抢过了唐军布置的火力遮断区域。大唐远征军指挥部是计划,利用本方的炮火优势,将敌人隔断于战场以外。可敌人如此悍不畏死,超出了唐人的所料,城防上负责指挥战斗的陆战队中校罗时荣高声下令:“所有人,开火,决不能让敌人冲进城内来!”

暹罗军瞄准地就是那一段城墙的缺口,实际上这也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缺口,城墙倒塌了一部分之后,那一段矮了一截,使得人都可以顺着崩碎的土石爬上去,从而攻入城中。在这里唐军安下了多挺重机枪,其中就包括罗腾抱着的那一把勃朗宁。

“开火,开火!”王涛得到命令后也跟着大喊起来,此时城墙上紧张的大唐军官们,无不是命令自己的下属,用最快地动作向敌人射击。他们对于准头没有什么太多追求了,因为暹罗军是如此密集,只要不冲着没有人的地方打,这些子弹大部分都会击中它的敌人。重机枪的着弹散布非常大,再加上设置的数量又大,所以杀伤能力是极为可观的。

在五百米开外的地方,唐军的重机枪就哒哒哒的响了起来,大口径的子弹飞射而出,织成一道可怖的火网,将暹罗人罩在了里面。这回暹罗人就像割麦子一样,一茬茬地倒在了土地上。在此时,唐军的轻重机枪对于人的杀伤是没有太多分别的。尽管勃朗宁的口径是更大,但是唐军为了这次的暹罗战役,准备了大量的达姆弹。

达姆弹是一种弹头经过加工,一般是在弹头上划上竖纹,改变其空气动力学的特征,最终在击中人体后,会直接打出一个大洞来。这种枪有着机枪的致死率,即便命中的是不怎么重要的四肢补位,如果处置不及,很可能变为大量出血而亡。另一位面20世纪之后,约定主权国家上禁止使用达姆弹,倒是仍旧有国家出于自己的需求,来制造这种达姆弹。

大唐所处的时代是绝不会有什么战争法公约的,唐人虽然大部分时间看起来都很和善,但是凶残起来也是很令人生畏。面对大量的敌人,常斌先一步下发了原本都不会出现在战场上的达姆弹。当实验之后,很多士兵发现这件小小的武器杀伤力是极为厉害的。

吞武里的攻城战,是大唐达姆弹的首次出场。机枪也占据了所有参与战事的武器中,造成军事伤亡最多的一个。即便曾经有一队暹罗人,险之又险地准备闯进吞武里城墙上的缺口,可仍被陆战队一梭子子弹赶回去了。

第392章 吞武里之战(下)

城楼下,一片尸山血海。很多人觉得电影里那种战场上卧满横尸的场景,并不应该多么常见,而且略有夸张的成分。陆战队的士兵们也算是见识了不少战争场面,但是血腥如此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血腥,是单方面的。

因为陆战队从头至尾都没有损失一个人,期间一门火炮出现了炸膛,炸伤了两名士兵,但是伤情并不算太重,比较幸运,其余的,便都是安生地在城墙上开枪开炮的仁兄们了。极为密集的火力网,和唐军早已规范化的交叉火力和相互配合的设置,让暹罗军纷纷倒在了城下。

可以说,这场战斗是真正体现了机枪威力的一场战斗。披耶素里阿派领军一万,对吞武里城进行猛攻,可是在城下丢下的尸体数量就超过了六千。另一个位面中,1893到1894年南中非洲罗得西亚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在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在一战索姆河战役中,当英法联军冲向德军阵地时,被德军数百挺的机枪扫射,英军一天中伤亡了近6万人。

机枪是人类历史上发明出来的,杀戮效率最高的武器之一。在唐人的手中,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上万暹罗步兵,在无法后退的情况下向前企图抢入吞武里城墙的缺口。可是就是这一个缺口,似乎成了死亡的召唤。希望如此的近,看起来极为诱人,但是魔鬼却会在你抓到光明之前,将你彻底撕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