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页

可以说,粮食已经变成了大唐共和国,用来蜕变中国的一个重要武器。大唐粮商们夹杂在形形色色的其他大唐商人中,带来了他们的货物,似乎很难进行分辨。因为大唐商人的作用都是类似的,他们带来的商品,要么是清国没有的,要么是清国有而他们卖的价格低质量好的。尽管如此,这批粮商将成为改造清代小农经济社会的重要推手。

大唐粮商们往往主动接洽各地的粮商,向他们进行供货,有些甚至更主动地在一些地区开设粮店,专供大唐出产的各种粮食。当然,很多粮商也不仅仅只提供简单的脱壳粮食,而且提供粮食的加工品,面粉、机制面条、米粉等等,在经过加工后,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对于普通的清国消费者来说,这些粮食加工品的价格可能会略贵,他们不会主动选择,但终究会这类货品会走向每个人的家庭。

真正算是高利润的,还要说到大唐的油和糖。另一位面里中国的大豆已经几乎全面依靠进口,中国人的油脂摄入掌握在了世界四大粮商手中。此时的情形也有些类似,大唐任一一种作物供应本国都是供过于求的,本土出产的大豆、花生和油菜,经过加工后,出产大量的优质食用油。而清人的油脂摄入一直是不足的,生产升本高、价格昂贵是主要的因素。而从大唐出口的食用油,因为低廉的价格,很快就受到了欢迎。

同样待遇的还有食糖。大唐在夏威夷群岛开辟了大量的甘蔗田,又被运到本土加工成食糖。在近代以前,不止中国,就连欧洲糖的摄入量也有限。一度从美洲带回来的白糖,是要放在伦敦的药店里当成药品出售的。可以说,跟油脂一样,糖也是有着巨大需求而供应不足的货物。几乎有多少白糖来到三特区的港口,一周之内就有多少货被分流到各地去售卖。再加上欧美等地的需求,大唐出产的白糖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中。

实际在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的时代,农业和简单农产加工品,都是社会消费的主力。大唐经济部门在把握这个脉络之后,尤为重视此类行业的发展。

第379章 中华特区的一年(下)

1780年冬,武卫军完成了江南的平叛任务,开拔返回北方。从组建至今的武卫军,也算是战功赫赫,连战连捷,按理讲应该被朝廷倚仗重用,但由于武卫军中军官大部分为唐人,而且从兵饷和后勤等诸多方面都受唐人的节制,所以清廷无法对武卫军真正信任起来。甚至,对于武卫军的北归,朝廷都有些不太情愿的。

唐军进行换防,之前京师事变中驻扎北方的唐军已经走得差不多了,现在除了南苑还有一个骑兵团、山海关和塘沽各有一个步兵团和一个机步团,已经没有什么更多的军力。反观清军这一年中,靠着军购和拿着唐人给他们的操典,已经编成了不少的部队。首当其冲的就是以福康安关外八旗为核心组建的禁卫军,员额三万人,装备清一色的大唐主流外贸武器,已经完全担负起了京师的防卫工作。

嘉庆甚至自觉,有了禁卫军在侧,就算是京津地区有唐军的一个混成旅,也足以应付了。稍稍可能有些麻烦的就是驻扎在塘沽的那一个大唐机步团,装甲车的厉害清军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乃至在军购的时候,清人首先提出的就是购买装甲车,但是大唐自然不会出售这种武器给他们。

除了近卫军之外,清廷还正在组建直隶新军六镇,由于原本直隶绿营被唐军一锅端,而且相当一部分人投靠了唐军,变成了后来的武卫军,所以直隶新军还要重新招募兵员。虽然新军不是完全的火器化军队,但是规模也不算少了,这让嘉庆也多少有了一些安全感。

而这个时候,三万武卫军北归,让嘉庆不知道是喜是忧。一方面武卫军名义上是归朝廷调遣的,而且从建立至今,朝廷的调遣武卫军都没有含糊过。但是武卫军同时又受唐人指派这一事实,像一根刺卡在清廷和嘉庆的喉咙中。

现在,凡是唐军有驻军的地区,都是朝廷优先组建新军的所在。江南闽浙五省新军十一镇,两广新军四镇,这就是十五万人的兵力,朝廷的旨意是,务必在嘉庆二年确凿练成。这些新军都是选拔原本绿营士兵,然后又招募了一部分民勇重新组成的。采用的是全新的编制,不过军官却还是以前那一拨,虽有唐军教官的帮助,但究竟能够新成什么样子,也是很值得怀疑的。

广东治权移交,唐军也相应开始抽调原本驻扎广东的兵力回国。原广东有唐军一万多人,大多是原本的婆罗洲卫戍军。这一群士兵家族大多在粤省,也有很多人的家室已经迁往大唐本土。所以陆军第五旅和第六旅按理讲在广东才算是驻扎本乡本土。即便清廷的广东巡抚来到广州后,第五旅和第六旅仍将会将散布在该省的各地,特别是移民潜力较大的嘉应、惠州、潮汕等地。另外第五旅还有一部分兵力驻扎于东南亚的海外领,配合外籍兵团作战。

武卫军离开江南所留下的防卫工作,由江南新军接手。不过,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另一支由唐人出资和训练并担任军官的武毅军,也基本编制完成了。武毅军是从清国全国招募士兵组成的专业军队,兵员来自广西、四川、山西、河南、山东、江南等多个地区。甚至初时,由于地域不同乡音差距,很多士兵都无法畅通地进行交流。虽然这个年代也有官话,可是一般普通的农家子弟也根本用不上这东西。

武毅军也将驻扎在江南各地,主要在苏南、浙北、皖南、赣东北和上海这些地区。与武卫军一样,武毅军装备的是制式的唐军武器,s1栓动步枪、s6冲锋枪、s8轻机枪等是他们的主要轻武器,同时部队中还有一定数量的60毫米迫击炮、81毫米迫击炮以及70毫米的步兵炮。可以说,大唐国防部对于打造武卫军和武毅军还是很上心的,基本上就等同于早期的唐军水平,跟现在的唐军相比,也只不过是在火力水平上逊一筹。

武毅军自然还需要更多的训练和磨合,白南并不着急,暂时这支军队不会有什么派上用场的地方。即使再花一年时间才能最终形成战斗力也并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