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页

而唐商则同样会出口给盐业公司大批来自大唐生产的食盐,用以出售。必然唐产食盐价格很低,而且质量更好,会冲击传统的盐户,不过这本来就是唐人的打算,瓦解小手工业模式的生产,最终带来机器化的大生产。

盐政的收入还落在清廷手中,但是织造却就完全被唐人控制了。特别是江南被武卫军占领之后,来自大唐的官员整合了江南三织造。由于新政中没有设织造,而且京师事变中内务府都给唐人一锅烩了,所以三织造最终变成了由唐人控制的企业。

大唐本土并不产生丝,而丝织品是十分紧俏的商品。大唐将势力范围拓张到江南后,对于生丝和丝织品的控制自然提上日程。白南早已从国内进口了缫丝设备,并打算将三织造改为三个丝织品公司,引入近代的生产。

至于满清皇室还想要绫罗绸缎的话,那么只能花钱跟三个丝织品公司买了。江南三织造下面是大批的属于官府的工匠,白南将其中一部分人转为学习新丝织的工人,另一部分直接把他们送上移民的船只。官匠这类职业对于官府的依靠更强,而且本身没有土地,所以流动性也存在,自然就成了唐人眼中不错的潜在移民。

掌握江宁、苏州和杭州三个丝织公司,显然还不足以掌握整个江南的丝织货物来源,本来三织造主要就是为了供应朝廷的。白南还计划通过统一收购,成为江南所有丝织品制造者的下游渠道,这其实比说起来容易实现,因为此时江南成规模的工坊是很少的,大部分都是小手工业者。而掌握财力和有手段的唐商,很容易就能控制上游。并且通过对养蚕农户的原料收购和控制,最终掌握整个产业链。

对于白南的构想,林有德是双手赞成的。

第347章 江南(九)

同样唐商还想控制的一项紧俏清国出口商品,那就是茶叶。每年英国的商船都会前往广州,采购茶叶,茶叶也是此时世界上最重要的饮料,咖啡和可可的地位仍旧不及茶叶。美国人在独立战争那会儿因为爱国宣传曾经短暂地放弃过茶叶,不过在本位面由于跟唐人的交好,美国获得了唐人的茶叶供应,又继续开启了饮茶,没有像另一个位面中一样,开始迷上了咖啡。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779年再度来到清国时,发现清政府跟天地会爆发了战争,他们不可能突破大军的把守,而搞到茶叶。以至于1779-1780年度,英国的茶叶价格暴涨了一倍有余。甚至一些英国商人,居然在美国采购了一批唐人卖给美国人的红茶茶包,拿到英格兰去出售。

比较惊奇的是,很多英国普通家庭十分喜欢唐人制作的红茶。不仅口味浓郁,而且十分简单方便,因为唐人卖给这群西方人的是茶包。服务周到的大唐茶商甚至考虑了西方人喝茶的习惯,制作了方糖伴侣,买茶的同时还买了糖。英国茶商顿时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希望模仿,可是拿不到茶叶什么都白搭。

无奈此时全地球上只有中国一个地方产茶叶,英国人在1780年再度来到广东的时候,惊讶的发现,曾经在北美教训过他们的唐人居然已经取得了广州的统治权。甚至他们的势力已经蔓延到了整个广东地区,传言说他们还对清国朝廷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这对于英国人来说不啻于一个晴天霹雳,不过也并不太难理解,毕竟在英国人看来,唐人属于中国人,而统治中国的鞑靼人,反而不那么算是中国人。英国商人虽然忐忑,但是毕竟跟唐人打过交道,知道这些很强硬的东方人也是注重商业的,跟他们采购茶叶应该不成问题。

果然,英国人成功地从一个名叫“天益茶业公司”的企业那里,采购到了四十吨的广东本地产茶叶,整个交易过程比起原先与清人做生意的时候更加快捷,唐人取消了中间商的牙行,直接将外商交给那些供货商,让他们自己谈判。不过显然,他们介绍的这家供货商,也是一家唐国公司。

令东印度公司不太开心的是,唐人提高了广州海关的关税,将茶叶出口原本仅个位数的税率直接提高到了15%。不过利好也有,唐人控制下的广东,不再限制英国商船靠岸的数量,同时唐人也允许英国人在广东进行活动,更取消了不许英国女性上岸这样的规定,同时英国人在广州购买物业也被允许了。

当然,入境需要有签证,而且商贸签证一般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同时,雇佣本地人服务,或者购买房屋,都需要进行申报和批准,特别是购买商馆不享有任何豁免权利,价格高昂不说,还要每年缴纳物业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