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载的预想中,要有无数愿意为了大清王朝、他们满人的基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义士,也许愚忠的人真的有,但是愿意英勇就义和愿意送死是两种概念,那些顶着炮火向前挺近的勇士,勇是勇在为了胜利甘愿牺牲,而一群没有任何组织性的小民,他们看不见自己能打败唐人的可能,自然就不可能为了不会实现的东西去送死。
当然,永远不要小瞧人民的灵活性。
宝山县衙,张捕头站在角落里与几个人合计道:“你们确定吗?去领了唐人的那个什么身份证,就给发粮食?去干活预支银两?”
一个年轻人恭敬地道:“是啊,张捕头,乡下那群农民,今年春天几乎没有种地的了,都在传唐人本土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都不愁粮食吃的,唐人带来了不知道几万石的粮食,就这么平白的发下去了。”
另一人道:“也不是谁都能领的,必须是宝山、上海和川沙三地的人,有证明是当地人才行。不过据说如果是从外面迁到他们那个什么特区里面,盖了自己的房子,给唐人做工,也给发那个什么身份证,发粮食的。”
张捕头眼热地啐道:“这唐人真是好生豪富,我瞧着,跟着这狗屁县令混,连薪俸都发不全,还要克扣你的,最讨厌是他使唤你跟使唤自己狗一样,老子受这腌臜气实在是够了。唐人公衙不用扣头,就这一点老子就满意了。小六,还有那事,什么风头?”
年轻人道:“东门那里卖云吞的小贩,果然是唐人的探子。他拿了信物,我弟弟跟着他去了虹口,得了唐人公衙那边的认可。唐人已经许诺了,若是张捕头领着众兄弟拿了那个狗屁县令,把宝山县献给唐人,唐人就许大家特区的官身,大家都能做官了,张捕头出力最多,又熟悉宝山地面,唐人说愿意委任张捕头当宝山区的公安局长,宝山大小刑捕治安,都是张捕头说了算。”
张捕头问道:“这个什么公安局长算几品官?”
年轻人回道:“以前朝廷九品划分说不清楚,刑捕都是小吏,最多从九品,不过按照朝廷新政,大约是正五品吧,比那些科举出身刚委任的进士们官都要大,大两级!”
张捕头一拍大腿,道:“干了,这朝廷本来就把咱们宝山划给了唐人,咱们本来就应该是唐人了。当了唐人有粮食拿,各位兄弟还能谋个出身,比天天在那王八蛋手底下吃气要强!”
这张捕头乃是宝山一个强人,认识三教九流的人不少,衙门里也很有势力。他合计得当之后,当天下午便打开了县衙后门,让几十个宝山游手好闲的混混就进了衙门,伙同他和他的心腹捕快们,一举抓获了当时在陈默面前充大瓣儿蒜的那个宝山县令。
第324章 办萨载
1780年3月末,在山东叛乱的国泰兵败,在唐军和武卫军的配合下,国泰的反军一战即溃,国泰号称的十万大军,在德州一带被唐军一个营外加武卫军一个旅组成的先头部队直接击败。可笑的是国泰从此之后居然再没有组织起剩余的部队,国泰在得知兵败之后外逃,最终在武定府被擒拿,业已押回京师受审。
叛乱被平息,令嘉庆格外开心,武卫军在初战中就表现出了战斗力,这让他既是振奋又感到担忧。盖因武卫军从军费、训练和指挥上,全部都由唐人一把抓。就算是嘉庆想要安插私人进去,都是做不到的。他能做的就是笼络一些武卫军的军官,不过此时武卫军的高级军官大部分都是唐人兼任,所以他的目标多是营团一级的长官。
山东平定,使得朝廷又控制了一个重要省份。对于唐人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因为按照跟嘉庆的约定,参与叛乱的民众和家人都将被“流放”,而目的地正是大唐本土。随后山东约有三十万人在移民的花名册上画押,成为了出洋大军中的一员。
实际在操作过程中,办法当然更加聪明一些。抵抗朝廷大军的州府和民团,如果缴纳罚金,便能获得朝廷的赦免,但大部分人是交不起钱的,交不起钱那就只能选择出洋了。而如果选择出洋,还能获得一笔唐人付出的安家费,这让乡土情结可能是中国最重的山东百姓即便不情愿,也只能离乡背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