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陆军之外,永琰还雄心勃勃地准备打造新水师。唐军自海上来,须臾间覆灭乾隆朝,让人心有余悸。没有强力海防,已经让这个国家处于极度的危险中。试想,如果大清水师够强,哪怕能在海上与唐人海军周旋一段时日,也不至于让清军陆军输得那么快。
于是,也不知道是谁建议的,永琰决定打造北洋和南洋两大水师,彻底统合水师的力量。当然,这也只是纸面上的事情,因为水师怎么搞,用什么样的船,用什么炮,朝廷中都没有丝毫的概念。
这是以后的事情,也只能从长计议。
虽然计划了关于军事、地方等许多的改革和施政,但很多其实就是想当然,唐人在背后有着不小的作用。不过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恢复朝廷在全国地方的权威。
在紧张筹备了一个月之后,也不管还剩下多少没有解决的问题,八月五日一身龙袍的嘉庆正式登基称帝,嘉庆颇有志得意满之感,可是看着满朝文官,他又有些高兴不起来了。还是礼制的事情,由于唐人的干涉,嘉庆觉得他这个新朝廷已经是道德沦丧了。虽然整个登基的典礼仍旧繁杂而高贵,但是从头至尾,他的朝臣们都不会跪拜他这位新皇帝。
尽管嘉庆仍旧穿着大清礼制下的明黄色龙袍,但是他面前的臣子们,却提醒着他,这个大清朝廷跟以前,再也不一样了。
朝臣们仍旧穿着补服,但是样式跟之前已经大相径庭。这是一种盘领右衽长袍,袍衩两侧有摆,朝服居然没有马蹄袖,而且还加了一条玉带,袖口竟然宽三尺。大臣们头顶上也不是戴着流苏的暖帽了,而是玄冠。袍子不是简单以带子固定的,而是有纽扣的,这纽扣也不是满人服饰中常见的布质盘扣,而是塑料圆纽扣。这套服饰上身,乍一看绝对不会认为他们是满清的官员,反而认为是明代官员了。当然跟明代服装也不是决然类似,其实明清两代官服补服有一定相似性,一般人区分点实际上最直观的是冠帽。
好在这些官服还是统一的暗蓝色,不是明代官服那种分品级不同颜色,加上补子,看上去也不是太违和。
最违和的是,官员的玄冠下面,是一条长长的猪尾巴,很多人甚至无法戴好自己的玄冠。当然对于嘉庆来说,最违和的莫过于,有些官员更彻底,居然将辫子给剪了。嘉庆心中暗骂,这些剪了辫子的,他决心不重用他们。
这一套已经带有浓厚汉族特色的朝服,按照新颁布的大清礼制,属于礼服的一种,而日常工作中,官员们将穿正装,也就是大唐的正装了。不仅官员穿正装,他出席朝会的时候,也是要穿正装而不是龙袍的。嘉庆对此十分抗拒,甚至想联络朝臣一起反对,可是最后还是在白南的威压下妥协了。嘉庆从来都不是一个有胆气有魄力的人。
好在白南多少照顾了一下这位新任皇帝,从大唐来到京城的裁缝,为嘉庆制作了几身明黄色,带有九龙刺绣的正装,这正装价值不菲,不过嘉庆还是接受了。其实嘉庆也明白,穿正装在工作中绝对比龙袍方便,既然那是黄的,又有龙纹,他也捏着鼻子认了。
官员们在工作场合穿着正装,都是黑色的,无法区分其地位,于是远总指一位女性军官想了个办法,给他们配胸针,不同材质的胸针代表不同的品级,一品官用红宝石,二品官用蓝宝石,三品官用翡翠,四品官用黑曜石,五品官嘿嘿,用玻璃。
大唐远总指的重要成员也都参加了登基仪式,甚至白南等高级军官也跟着百官一起向嘉庆鞠躬了,虽然不是什么太大的礼节,但是嘉庆也暗爽了好久,平息了他积攒了不少的怨气。不论如何,他已经是帝国的皇帝了,这就是最令人高兴的事情。
登基之后,嘉庆连续下了多道诏书,包括解除强制性的剃发易服令,废除八旗制度,朝廷和地方政权的各项改革等,当然最重要的,莫过于对各封疆大吏和地方官,进行新的敕封和留任嘉奖。
很显然,如果接受了嘉庆的敕封的,那就是认可嘉庆的君权,服从他的命令了,而如果顶风作案、无视他的,显然那就是乱党叛逆了。